2022-12-14 12:28:34
“吃了这药就能不用睡觉、精力满满、记忆力超群,让人变聪明,无副作用……”这是张某在网络上打出的夸张虚假广告,并向网友贩卖这种药。然而,此种“聪明药”实为新型毒品,成瘾性极大,并且可能抑制生长发育。近日,张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被普陀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一直以来,张某在网上贩卖印度药品为业,常常在各大贴吧、论坛发帖子招揽顾客。去年3月,有个印度人通过网络联系上了张某,提出可以为他提供一种俗称“聪明药”的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客户下单后,“聪明药”可从印度直邮过来,张某作为中间商赚差价。
张某盘算了一下,觉得这桩生意有利可图就答应了下来。随后,张某按照往日自己卖药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大量发帖,称自己可提供AMD(“聪明药”简称)印度直邮代购。没多久,就有人向他咨询买药,有些人称自己已经吃药成瘾需要买药解瘾,也有说是为了期末迎考冲刺,甚至有人为了当兴奋剂使用。其中,一名来自舟山的买家通过社交软件联系到了张某,以750元50粒的价格订购了一盒药。
张某随即联系了印度上家,以450元的价格进了一盒“聪明药”,印度上家很快将国际快递的订单号和“聪明药”合照发给了张某。
去年5月,该名向张某订购的舟山买家收到印度直邮来的“聪明药”,但他想来想去觉得在网上贩卖精神管制药品是违法行为,便带着印度直邮来的包裹找到了公安机关。
经送检查验发现,这种冠上“聪明药”、吃了能提升记忆力和学习成绩标签的药片实为国家管制精神药品莫达非尼。常应用于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嗜睡症、躁郁症和抑郁症治疗,具有成瘾性。
据普陀检察院的检察官介绍,张某贩卖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应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张某出于牟利目的,向印度贩卖人员购买并通过快递进入我国邮寄给购毒人员,行为符合走私毒品。因此,普陀检察院以张某涉嫌走私、贩卖毒品罪对其提起公诉。最终,张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检察官提醒,世上没有“聪明药”,切勿试图通过服用“聪明药”来走捷径。长期服用“聪明药”,轻者身心受到伤害,重者构成犯罪,千万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药”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