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经济开发区 在高质量发展中拔节生长_绍兴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诸暨经济开发区 在高质量发展中拔节生长

2022-12-19 14:00:56

 1992年7月,诸暨经济开发区设立,为诸暨越山西拓、建设城西工业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她三十而立。30年来,诸暨经济开发区筚路蓝缕、乘风破浪,在时代纵横交织的经纬线上,拔节生长、不断突围。

  从曾经的城市边缘到如今的发展担当,从过去的工业园区到现在的品质新城,诸暨经济开发区始终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诸暨经开区创造了有目共睹的发展业绩——连续10年位列省级开发区十强。

  作为“融杭新城”“创新产城”“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诸暨经济开发区围绕“加速开放发展”之问,紧扣“智造之区·品质之城”目标定位,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和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主抓手,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好大平台,开展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如今,随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人才科技新产业与创新能级再跃升,诸暨经济开发区正以稳健有力的脚步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1至10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7.9亿元,同比增幅6.07%,其中,制造业投资101.50亿元,同比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0.49亿元,同比增幅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53亿元,同比增幅17.45%。

  高能级平台显成效

  不久前,省发改委发文公布了第四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绍兴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平台成功入围。这是我市继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后,又一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位于诸暨经济开发区的智能视觉产业平台,深耕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围绕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研发和关联设备制造,赋能发展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字安防、智能网联汽车、航天航空等关联产业。平台总体布局为“一心一廊三区”:“一心”指智能视觉创新中心,聚焦智能视觉产业创新,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引擎;“一廊”指协同创新走廊,沿03省道东复线分布,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孵化转化;“三区”指智能视觉装备制造区、半导体制造区、智能视觉终端应用制造区3个高端制造功能区,实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通过近两年培育,该平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2021年总产值达52.7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1至11月总产值达111.55亿元,同比增长114.8%。截至目前,平台已集聚落户智能视觉产业相关企业80余家,其中重点项目30余个(已投产15个),总投资超400亿元,华为、科大讯飞、朗迅科技等龙头型、行业领军型企业,相继与诸暨建立合作关系,落地诸暨发展。其中智能视觉产业园一期300亩已建成交付,累计已入驻企业30余家,其中芯云半导体、千从科技等近20家已陆续投产。

  诸暨芯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入驻智能视觉产业园不久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建设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供应链,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基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安儒说,今年的产值目标是3亿元,明年力争达到10亿元。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龙头带动、做大增量、链式发展,推动产业不断做精做大做强。”诸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将以入围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为契机,持续加大培育力度,给予一系列保障,包括一套专项政策、一大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一批科创飞地、一项专业赛事、一套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智能视觉产业集群发展。目前,经开区正紧盯上下游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发展一批关键装备和产品,打造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计划到2025年,平台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到2030年突破1000亿元。

  为吸引更多优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落户诸暨,为诸暨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夯实基础,诸暨特意通过举办全球创业大赛,广发“英雄帖”,推动人才与产业“共舞”,开展创新和未来“对话”。在9月23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人才全球创业大赛智能视觉系列赛专场总决赛上,群雄角逐,最终评选出8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并落地诸暨。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凰,诸暨正在成为中国智能视觉产业的新高地。2023年,该市将进一步唱响锚定新产业、铸就新平台、启动新引擎,打造“智造之区·品质之城”的“诸暨声音”。

  “飞地”创成共富样板

  以赛引智的同时,诸暨还在杭州、上海、深圳、西安等地设立6个“诸暨岛”科创飞地,引聚科技型企业80余家、省级以上人才30余名,有效弥补县级市人才招引短板,破解科创项目产业落地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异地研发孵化-本地转化生产”的区域联动产业培育新路径。

  在杭州市滨江区和瑞科技园,有一栋名叫“诸暨岛”的写字楼。楼内的企业都是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并集聚了包括20多名国家及省级领军人才、100余名博士及硕士在内的大量研发创新人才。

  “‘诸暨岛’是我市在杭州设立的一块创新‘飞地’。”诸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朝阳说,作为杭州都市圈核心区成员,在不断推进“杭绍同城”的同时,充分利用“飞地”模式,承接杭州溢出效应,破解人才招引难题。

  “凤凰”招引进来了,还要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实现“借鸡生蛋”。诸暨经济开发区依托本土制造业基础扎实、空间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为“诸暨岛”孵化企业和成熟项目提供丰厚生长土壤,促进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累计已推进50余家企业在诸暨实现产业化。

  这样一种“异地研发孵化—本土转化生产”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促进经开区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诸暨岛-杭州港”区域联动创新园已汇聚两地企业80余家、省级以上人才30余名,带动两地就业几千人。基于这样的成绩,“诸暨岛-杭州港”区域联动创新园于2020年创建成为浙江省首个“飞地型”双创示范基地,还被评选为“2021年杭州都市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创新样板”、第四届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县域优秀案例。

  目前,诸暨经济开发区已对“诸暨岛”模式进行了复制推广,先后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建成各类“飞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不断扩大对创新创业资源的吸收效应。

  依托全省独创的“诸暨岛”“杭州港”,诸暨经济开发区发挥双向政策洼地优势,吸引集聚人才、科技等创新要素,走出了一条“研发在杭州、生产在诸暨”的招才引智和科创产业培育新道路。

  产业融杭,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形成连锁反应,吸引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来诸暨投资创业。“我们将继续围绕‘1+2+1’产业规划,通过引进高端研究院、金融机构等,在经开区核心商务区打造人才流、智慧流的汇聚。”吕朝阳表示。

  今年初以来,诸暨经济开发区紧盯京沪深杭等超大、特大城市,强化精准招商,取得招商引智新突破,这从其交出的“答卷”中就可窥见一二:新增签约产业项目46只,计划总投资达230.4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只、20亿元以上项目2只、10亿元以上项目6只、1亿元以上项目16只;拟签约项目16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只、20亿元以上项目1只、10亿元以上项目5只;新增入选国家启明计划人才3名,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项目10个;全年申报入选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诸暨英才计划人才28人次……诸暨经开区蹄疾步稳,正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成为全省大湾区建设中的智造高地、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产城融合”的红利不应只停留在产业层面,而应全方位融入百姓生活。从科学规划中心商务区,到全面打造产城融合样板,诸暨经济开发区步履坚实。

  在五泄江文化广场项目现场,200多名工人正抓紧施工,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室内装修和室外景观绿化等收尾阶段,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完工。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4.9亿元,地上建筑包含1.5万平方米的青少年宫、7800平方米的传统文化博览中心和5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五泄江文化广场建成后,将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从诸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作战图上,我们看到五泄江文化广场只是其打造的城市客厅的一部分。事实上,八大“城市客厅”已全面启动建设,“智造之区·品质之城”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硬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诸暨经济开发区启动交通、教育、商业、文化、医疗、科技、运动、服务等八大“城市客厅”建设,已经实施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标杆项目20余个。随着宝龙广场、温德姆酒店、跨湖幼儿园、明德小学、华夏金石学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一批公共生活配套项目相继投用,五泄江文化广场、国际赛事标准篮球中心、崇真初中、祥海云景酒店等城市地标项目陆续上马,宜居又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完善,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在优化“硬环境”的同时,诸暨经济开发区坚持“最多跑一次”和“最多跑一地”理念,设立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集成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开发区。特别是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创造了项目落地的“诸暨速度”。同时,今年经开区以“项目推进年”“环境优化年”“城市提质年”三个年活动为载体,机关干部与项目“一对一”结对,全流程跟踪,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今年6月开园的诸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布局了产业集聚中心、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档案管理中心五大功能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产业和人才要素的有效集聚;开园半年以来,已引进各类市场化引才机构10余家。

  在诸暨经济开发区,人才有专门的产业园保驾护航,企业同样拥有一站式的服务“保姆”,成立于2019年的“诚聚企”集成服务中心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据了解,该服务中心由经开区管委会提供物理空间并配套政策支持,由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实际运营,现已拥有工商代办、税务代理、会计代理等20多项功能,每年服务企业上千家。

  “科创之城”蓄势待发

  2021年4月,诸暨经济开发区与高新区(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效整合,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管理模式。2022年4月,为了更好地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经开区进行“瘦身强体”,区域范围调整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片区,面积达59.2平方公里,构建形成“一带两区三心”空间格局。

  诸暨经济开发区位于诸暨城西,北承杭州,南接义乌,东联宁波,处于长三角南翼、环杭州湾“V”形地带的中心地带、杭州都市圈核心区,交通便利,高速公路1小时通达浙江省四大都市区,周边已形成公、铁、水、空一体化交通网络。

  在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与土地资源优势下,结合经开区、高新区原先的产业基础和个性特色,经开区管委会制定完善了新一轮产业规划,形成“1+2+1”产业体系(1个未来产业:智能视觉;2个新兴产业:新材料和生命健康;1系列配套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诸暨市锁定航空航天、网络安全、新材料三大产业领域,主动对接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名所,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俄联合实验室接洽,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加快布局,通过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的“裂变”效应,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科技创新工作上实现质的飞跃,推动产业系统性变革。

  12月12日上午,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揭牌仪式暨中俄新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论坛在诸暨市科创园举行。该实验室将与浣江实验室及新签约的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组成“三驾马车”,助力诸暨市补齐科技创新体系上的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外,诸暨涉及航空航天配套的工业企业已达30多家,规上航空航天配套工业企业产值已超10亿元,涵盖了卫星测控与研发制造、直升机停机坪、新材料、轴承轴瓦、弹簧及五金零配件等领域,涌现出天链航天、赛思倍斯、申发轴瓦、金海高科、圣翔航空等一批航空航天领域细分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有了丰富的产业“家底”,诸暨谋划启动了科技城(海归小镇)建设,作为诸暨经济开发区未来的重大协作发展区块,构建以高端无人机生产制造、卫星制造及运营为主导,以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智能视觉终端产品为特色,以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区一城”互联互动创新发展格局。

  谋定赛道再出发。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诸暨经济开发区争先创优、进位晋级的关键之年。作为诸暨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智主平台、科技创新策源地,“我们将坚持以‘国字号’开发区创建和‘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为主抓手,深化产城融合,全力构建‘1+2+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两放三争’,以‘五高’促‘五新’,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提升‘智造之区·品质之城’的内涵形象,为高水平谱写‘两个先行’诸暨篇章贡献经开区力量。”诸暨市委常委、诸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董光辉表示。

  布好局,下好棋,诸暨经济开发区持续精准发力,打出系列“组合拳”,一路朝着高质量发展高歌猛进。不断蓄积能量的沃土诸暨经济开发区,不仅当下有为,而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