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8 13:15:43
人物名片:翁程华,龙游县塔石镇人,衢州市非遗龙游方坦窑乳浊釉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作品“青釉刻牡丹纹孔明碗”在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铜奖;2021年,作品“当代婺州窑乳浊釉将军罐”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2022年,作品“覆雪”获衢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方坦窑乳浊釉烧制技艺随着元明以后窑口衰败,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龙游的翁程华却致力于让失传多年的乳浊釉瓷重现人间。
今年11月12日,龙游县东华街道官村村举行了一场极有仪式感的传统开窑仪式,官村“龙窑”烟火重现。来自深圳的客商以3.8万元的价格拍下了第一窑瓷器中的“窑宝”,并签下了10万元的乳浊釉瓷器订单。
“这次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作为官村“龙窑”的主理人,翁程华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翁程华的工作室开在官村村的一处小山坡上,门匾上“火候”两字异常醒目。
“‘火候’是成瓷的关键。”翁程华说, 一件器物在拉坯成形、修坯、素烧、施釉后,剩下的就是入窑烧制,“作品之美,与烧制的火候有极大的关系。”他拿出几件作品给记者观赏,这些作品温润如玉、色泽清雅、古拙大气,天蓝色“纹理”呈现出无规则的流动,令人称奇,“这种‘窑变’只有在窑温达到了1300℃,才可能出现,难度大,成瓷率不高。”
说到与陶瓷结缘,翁程华说那纯属偶然。2008年从重庆三峡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翁程华回到龙游成为一名 “大学生村官”。此后不久,不“安分”的他,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去报考公务员,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到景德镇学习当代陶艺。
3年里,翁程华学习了拉坯、修坯、捏塑,以及素坯彩绘等专业陶瓷烧制技术。他说,那段时间,基本上是在玩“乐烧”,以快速烧成的方式烧制低温瓷器,简单方便,在烧制过程中有极强的参与性、趣味性。
景德镇的求学经历,让翁程华渐渐迷恋上了这一泥与火交融的艺术。回龙游后,他开始自主创业,开了一家陶吧。但接触越深,了解越多,他越觉得要把瓷器烧得极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工作之余,他开始到处游学、结识同行,“收获了知识和友谊,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让翁程华终身受益的是一次金华之行: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新华为师,学习乳浊釉瓷和灰釉瓷的制作及烧制技艺。
“老师告诫我,做工艺一定要踏踏实实,以古为师,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振兴。”翁程华说,这在他心里埋下了致力婺州窑系古陶瓷研究及传统烧制技艺传承的种子。
2019年,翁程华把工作室开到了官村村,开始潜心钻研乳浊釉的烧制工艺,每天清晨六点走进工作室,常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力争把每一件作品都做到最精。
历史上,官村村是龙游龙南地区重要集镇之一,便捷的交通条件,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土壤资源,官村和灵山江沿线的方坦村、溪口镇的石角村,一度兴起了制瓷业。后因时代变迁,曾经繁盛的“百里窑烟”逐渐熄火。
“官村、方坦一带还有烧制乳浊釉的窑口遗址。”翁程华说,时光流转,窑火不能熄,他燃起了复兴龙游制瓷业的愿望,期望能够重现历史上“百里窑烟”的繁荣景象。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官村“龙窑”正式亮相。
“龙窑”恢复不仅重新唤醒了古窑非遗文化,也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官村村,“龙游古窑文化”乡村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馆、青少年研学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随着这些项目落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气,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翁程华说。
“一个工匠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传承与保护。”翁程华的想法是,文化复兴不在一时一刻,需要靠长期的沉浸,“一代代地把窑火传下去,在传承保护中实现开发利用、与民共富,才能真正赋予陶瓷在历史长河中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