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毛竹的“逆袭” 绍兴柯桥平水镇做活“竹文章”奔共富_浙江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一根毛竹的“逆袭” 绍兴柯桥平水镇做活“竹文章”奔共富

2023-06-15 09:42:27

rB4AiWSJ9d6ATU-bAAH0qddo3Es749.jpg


初夏时节,来到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目光所及之处,万亩竹林如同巨大的绿毯铺陈在连绵起伏的山岗岭壑。风吹竹涌,竹涛阵阵。

平水镇是进入绍兴南部山区的门户,这里峰峦高耸,峡谷幽深。曾几何时,蜿蜒起伏的山路阻挡了村民们走向富裕的步伐。

这些年来,平水镇挖掘山区丰富的毛竹资源,逐渐打通竹产品销售通道,健全竹产业链。当地现有竹林面积近5.1万亩,涉及农户近1万户。从一根竹到一块板,再到一条链,实现了“点竹成金”的飞跃。

从无人问津到“点竹成金”

在平水镇合心村村口,合心竹制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忙着收购农户的毛竹,数米长的竹子捆在一起称重后,收购人员便会给农户开具一张标注了斤数的小票,农户凭票即可去村委办公室领取收益。这些毛竹将被运往村外的竹制品车间加工成竹基纤维材料,用于制作优质竹地板。

与此同时,在绍兴华瀛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机声隆隆的新厂房里,只见一堆堆毛竹经过加工,变成了可用于制作优质竹地板的竹基纤维材料。

“前几年,山上的毛竹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合心村党支部书记任利成感慨地说。合心村是平水镇最为偏僻的行政村之一,毛竹本是村民的“饭碗”,但因为卖不出好价钱,村民都不愿意上山砍竹,只能任其在山上自生自灭。

如今,在平水镇镇政府的支持下,镇里发展竹纤维加工项目,合心村每年可“消化”100万公斤毛竹。村民又开始卖起了毛竹,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仅毛竹销售一项,村集体和村民共增收近60万元。

在任利成看来,光是把毛竹卖掉这一项增收路径还不够,还得想办法开发竹制品,提高毛竹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光卖毛竹,一根毛竹可能只值十块钱,但是我们制成竹产品的话,一根毛竹可以卖到五六十块钱。”任利成说。

2022年,合心村组建起强村公司——合心竹制品有限公司,形成了“农户+强村公司+集体”的利益联合体,组织农户制作竹篱笆、竹篮等竹编工艺品,用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美化项目,实行订单式生产,通过加工,毛竹附加值提升2倍以上。这两年来,合心村的竹篱笆订单供不应求,生意不仅做到了其他镇街,还销售到了绍兴城区。

任利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合心村共收到多地市政园林竹篱笆订单1.5万余米、竹篮订单1500多只;销售毛竹200多万斤,产值12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

竹制品订单“送”上门来

最近,合心村村民宋运福每天天刚亮就开始忙活起来,加快进度赶制竹凉席。从砍竹、下料、剖篾、拉丝,到编织、锁边,所有流程都由他一个人纯手工完成,制作一床竹凉席需要四五天。

“竹凉席选材很讲究,剖篾后也只能用一毫米厚的头青这一层。”宋运福介绍,“一床竹席的市场价在1500元左右,今年的销售形势还不错,天热了,订单一个接一个,忙不过来。”

72岁的宋运福是村里的老篾匠。在毛竹无人问津的年月,他将竹子做成竹制品,再挑到集镇上卖。“那时候蛮苦,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宋运福说。现在,包括任利成在内的村干部经常帮他在微信“朋友圈”“吆喝”,定制竹席、竹篮、手工艺品的订单源源不断“送”上门来。宋运福就在家门口干活,每年能赚七八万元。

合心村鼓励村民拾起传统手艺,同时为了能打开竹制品销路,特地注册了“任公子”等商标,招募本村的能工巧匠编织竹篱笆、竹篮、竹果盘,制作竹杯等竹器。

前不久,一款“竹筒奶茶”凭借独特的造型俏销全国。任利成告诉记者,杭州、绍兴部分奶茶店的竹筒杯就来自合心村。这些天,村里不少师傅正参与制作竹筒杯。

今年年初,作为“共富工坊”的合心竹制品有限公司通过乡贤的牵线搭桥,接到了第一笔奶茶竹筒杯的订单。由于产品质量过硬,目前合心村已与杭州、绍兴的3家奶茶店合作,长期提供奶茶竹筒杯。

不只竹筒杯,现在,合心村还开发出竹篮、竹笠、竹灯罩、竹桌、竹椅、竹顶篷、竹编热水壶等20多款竹制产品。“以前毛竹便宜没人要,现在村民一天编4只竹篮,可以卖出120元钱。如果是扎竹篱笆,一天的人工费也在300元左右。”任利成说,村民赚这份工资得心应手,每户家庭一年可以增加一万元以上收入。该村发展“共富工坊”后,村里几乎没有了剩余劳动力。

村村抱团,做大做强“竹文章”

到过平水镇的人,大多对这里的连绵竹海印象深刻。“竹林里空气清新,是绝妙的自然景观和天然氧吧。”平水镇党委书记姚建炜介绍。依托生态资源,平水主要发展特色农业,有5张“金名片”,分别是“中禾竹、日铸茶、海丰花、同康笋、至味酱”,尤其是竹笋,种植面积有4万多亩,被评为“中国竹笋之乡”。

然而多年前,靠山吃山的平水人过得并不好。平水镇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水源保护地,制约条件十分明显:山多地少、资源分散、产业发展处处受限。

生态红线要守牢,经济社会要发展,怎么办?以竹产业为例,为了破解困局,近年来,平水镇依托全域党建联建,充分挖掘山区丰富的毛竹资源,通过整片规划、整合资源、整体运营,以“年产2万吨竹基纤维材料”项目为牵引,走出一条组织联建、项目联融、产业联兴的乡村共富新路径。

“我们结合森林生态建设、森林步道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现代林业发展项目,采取低产林改造、丰产培育等扩面提质的方式,以同康绿林竹海为中心辐射周边,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竹产业共富工坊群。”姚建炜介绍。比如,同康村的四季笋工坊,协同专业合作社组织收购、外销村民自产的竹笋,预计全年春笋、鞭笋、冬笋、笋煮干菜销售额可达800万元以上。

去年,平水镇以补助入股的方式,与祝家、合心、同康、五联、岔路口等25个有毛竹资源的村共同组建强村公司——绍兴市柯桥区益农竹业开发有限公司,约定农户的毛竹由村集体统一收购,委托强村公司进行砍伐运输作业。

目前,平水镇竹产业链共富工坊共3家,累计伐运毛竹约450万斤,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促进村级增收约140万元,村民增收约180万元。“今年计划伐运毛竹1000万公斤以上。”“益农竹业”负责人李敏奇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