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最终是心安 ——解码湖州平安建设“十六连冠”_湖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平安最终是心安 ——解码湖州平安建设“十六连冠”

2023-04-02 10:11:56

 3月30日,湖州从省里捧回平安牌,这是继去年实现“十五连冠、金鼎加星”后的又一份平安成绩单。

  省级“平安市”称号反映一个城市的社会稳定程度、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建设成果,也是彰显城市美誉度、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标志。

  平安建设“十六连冠”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平安创建作为第一责任,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统筹谋划和推进;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的一以贯之;是全市各级党组织、政法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不懈追求;是社会各界对平安建设的坚定信心和孜孜不倦的持续努力。

  平安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1+1=2”的叠加

  一加一等于二看似简单,却是一切的开端。

  平安不仅是治安好的“小平安”,还是涵盖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大平安”,需要“1+1=2”的叠加,一步一个脚印构建起全域平安格局。

  工作怎么抓?在湖州,64家成员单位统在一起、融为一体,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共抓大平安。平安报表融入市委、市政府每一张报表,平安因子融入市委、市政府每一项工作,遇到重大平安隐患,由市委牵头成立的“一办九组”立即响应、即刻协同。

  体系怎么建?湖州坚持市县一体、上下联动,积极构建“全域一盘棋、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基层强执行”大平安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对乡镇(街道)平安考核与指数“二轨合一”考核评价体系。

  重点怎么管?围绕电信网络诈骗、欠薪纠纷等各行业各领域事项,湖州建立健全“一对一”的苗头预警、常态研判、专项整治、果断打处、复盘回溯等全流程闭环管控,以小闭环促大闭环。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湖州推出新闻舆论监督栏目《看见》,曝光风险隐患,实现举一反三闭环整改。一个安全隐患如何闭环整改?举个例子:去年8月《看见》栏目曝光反映,中心城区不少废弃线杆因权属不清,多年无人清理。一石激起千层浪,最终全市域拔除废弃线杆2.5万余根。

  这样的平安,带来万千变化,每个人都真实可感:它是社会管理中,由体制机制重构带来的政府效能改进与良好营商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各类纠纷的及时解决;也是民主法治推进过程中,村民自治的实现……

  “平安底盘”的夯实

  全省平安指数运行以来,湖州手揽“全省第一”近半数,各区县平安指数也均居全省前列。

  维护长治久安,需要坚固“底盘”。为此,湖州积极探索建设,其中三项“平安底盘”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首创标准矛调。自2016年吴兴区建成全国首家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来,县、乡、村三级标准化社会治理中心站全覆盖、“解纷码”、首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统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城乡居民赔偿标准等十余项“全国首创”先行先试,一项项湖州经验相继在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湖州又在全国首创标准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体,全域标准化、一站式、多模式解纷。

  在数字赋能方面,湖州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助推平安建设变革重塑,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就像平安“天气预报员”,每天实时滚动着全市175类平安数据,有异常第一时间预警提醒。另外像乡镇“基层治理四平台”、重点车辆“途安在线”、打击拒执一件事、刑罚执行同步监督等数字应用,数据化、智能化地维系着每个人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此外,积极打造“平安细胞”。近年来,“平安细胞”从2008年的10个增加至36个,创新打造“德清嫂”“平安大姐”“老兵驿站”“老乡帮帮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自治特色团体,全市平安志愿者队伍从2015年的2.3万人提升至37万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成为平安湖州建设金名片。

  “两减一增”的长治

  平安建设,千头万绪。

  除了扎稳“平安底盘”外,湖州推进“两减一增”,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

  “一减”是“隐患见底”。湖州扎实推进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深化开展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两个排查见底”和信访积案“清零”行动、“途安”系列行动,去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万件、化解率98.6%,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减”是“违法起底”。湖州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2.1%,坚持“重拳”治乱、铁腕执法,强化全域执法、行刑衔接和媒体舆论曝光,财产性判项执行到位率达93%,实现“打处一案、教育一批、震慑一片”。“反诈指数、反诈热线、反诈一哥”三位一体推进,去年全市电诈发案数、案损数同比分别下降14%、17.9%。

  “一增”是“责任托底”。湖州细化平安湖州建设23个类别、673条标准细则,常态化落实“检查指导、暗访督导、比看引导”,以制度刚性压实平安责任,以责任压实擦亮平安底色。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总而言之,“大平安”这道题的最终答案是每名群众的安全感,一系列举措在群众心中建立起对明天的稳定预期,也打开了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由此获得的踏实、心安与希望,正是安全感的核心要义所在,这也使得每个人都能安心奋斗、全力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