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 09:34:11
四月的绍兴新昌县,山峦之间,满目葱翠,新茶飘香。正值春茶大规模上市之际,昨天,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七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拉开大幕。
“昌兴记杯”第十八届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茶王赛、“新昌优选”精品茶宕头采茶专场拍卖会、“品牌引领 一叶共富”论坛、“农创兴茶”网络推介、《诗路茶香》调腔演出……一系列活动,让一片片“金叶子”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激发茶产业多元活力
在“昌兴记杯”第十八届新昌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决赛现场,20名炒茶高手现场较量传统手工炒茶技艺。每位选手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手工炒制600克青叶。
“90后”小伙甄振华已多次参加茶王大赛。虽然一直无缘“茶王”,但他觉得这样的比赛很有意义。“现在会手工炒制茶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不能让它荒废,得有人传承。之所以参加这个比赛,主要是想让自己的炒制技术得到更好的提高。”甄振华说。
“今年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精品茶的打造来开展,让广大茶商茶企更好地链接新昌的茶产业,了解新昌的精品茶,进一步推进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的品质提升,激发茶产业活力,增强大佛龙井品牌、溢价能力。”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路介绍。为了实现精品茶全流程闭环管控,今年新昌县还启动了寻茶记“精品茶宕”评选活动,挖掘每个“宕”特有的品种香、地域香等辨识度。通过层层选拔,综合评定“精品茶宕”。
这两天晚上,在新昌尹桂芳大剧院上演的大型“新昌调腔”现实题材剧目《诗路茶香》,吸引了不少观众。作为故事原型之一的新昌县境岭镇外婆坑村,从199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发展茶叶。靠着种茶、炒茶,村民们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如今,该村茶园面积由最初的96亩增加到1500亩,茶叶总产值从2万元增加到56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6元增长到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增加到50多万元。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古村落优势,村子还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集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江南民族村”。
节会带动茶叶销售走俏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进入4月,新昌“中国茶市”迎来龙井茶交易高峰。市场内,茶农纷纷卖力推销自己的茶叶,各家茶商则忙着加工赶制刚收购的青叶。据市场工作人员统计,4月11日,该市场交易量达20余万公斤,销售额达9000万元,参与交易人员逾万人。
“这几天我们都是早上7点开工,一直忙到晚上7点,每天炒茶12个小时是常态。”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志辉说。得益于茶文化节的举办,企业收获了不少订单,“每年的茶文化节都给我们茶企带来好多客商,把我们的大佛龙井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在“中国茶市”,每个交易区块都挤满了前来收茶、卖茶的客商,大大小小的箩筐里装满了各种茶叶,不少商铺也将包装精美的茶叶摆在门口,供路过的客商挑选。
“以前我们的茶叶主要销往江苏和上海一带,自从开了茶叶大会和茶文化节后,大佛龙井知名度越来越高,来自西北、东北和华南的客人越来越多。特别在山东,不少客商都指名要大佛龙井。”茶叶经营户裘永耀边说边忙着接待到店客人,不一会儿就卖出数十斤茶叶。
茶产业是新昌农业领域的第一大富民产业。这些年,当地通过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品牌培育、茶旅融合,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新昌县拥有15.3万亩茶园,从业人员达18万人。去年,新昌县茶叶一产产量5835.22吨,一产产值为13.6亿元,茶产业链总产值超96亿元,交易总额达62.96亿元。
新昌因茶而闻名,因茶节而扬名。近年来,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相继获得“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中国茶事样板十佳”等荣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国茶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佛龙井”品牌价值由2009年的17.34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50.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