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 15:40:13
由市住建局起草的《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保护建设导则》(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保护导则》)近日在市政府网站上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温州自2016年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更新。从2018年至2020年,市区禅街、五马街、公园路、中山公园、纱帽河、解放街等区域相继开展改造行动。不过,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持续推进,在街区风貌不断改善、城市形象品质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存在建设管控导引不到位、各方对保护规划解读深度不一致、街区改造“重面子不重里子”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市启动编制该《保护导则》,以期通过“微改造”,把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建设成人文、活力、幸福的街区。具体目标包括延续历史文化、保护历史风貌、活化历史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业态升级、激发街区活力;改善宜居环境、完善设施配套;体现人性关怀等。
那么,什么是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呢?《保护导则》明确,“微改造”是指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原场地文脉与格局,以“绣花针”手法进行城市功能修补、环境品质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微改造”对象包括对建筑、街巷空间、附属设施、业态四个方面采取的保护、修缮、改善、 整治等更新活动,不包括以拆除重建方式对城市更新片区进行再开发的城市更新活动。
据悉,该《保护导则》主要适用于温州市历史城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朔门、庆年坊、五马-墨池、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为 141.98 公顷。历史城区范围外的其它历史文化街区可参照执行。
据悉,该《保护导则》征求意见的时间截止于12月26日。相关单位和个人可登陆市政府网站了解更详细内容,并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或纸质邮件等方式,将修改意见反馈至市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