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手机下单买菜渐成生活常态—— “马大嫂”们爱逛“云菜场”_台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疫情三年,手机下单买菜渐成生活常态—— “马大嫂”们爱逛“云菜场”

2023-02-14 14:12:48

疫情三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民的购菜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现在,很多“马大嫂”延续疫情时期线上购菜习惯,变得不逛或少逛菜场了。不少市民表示,柴米油盐酱醋茶,手机“点单”,足不出户送到家,既高效,又能在价格上货比三家,十分便利,手机购菜已成其生活常态。

根据大润发(东海店)新零售负责人石路路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线上订单量为46469单,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2月线上订单数据继续呈向好态势,数据增长背后,与市民受疫情影响不愿意出门及在此期间养成了线上下单的习惯密不可分。”石路路说,现在线上下单形式多样,有“大润发优先”APP、淘鲜达、饿了么等平台,还有1小时达、半日达两种业务选择。据介绍,半日达业务是于前年12月新增的。

宅家“解锁”买菜新方式

“您好,这是您购买的商品,请查收。”2月6日中午,家住椒江区白云新村的夏兆淑在家门口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食材。她将打包完好的外卖袋进行酒精全面喷洒消毒,再将袋内的蔬菜、肉类、海鲜、冷冻饺子等食材全部取出,一一进行酒精喷洒消毒,而后,洗手,再开启做饭。

“这些都是淘宝淘鲜达上购买的新鲜食材,提前预约好送达时间,非常方便。”夏兆淑笑着说,出于家人的安全考虑,她选择了减少接触的购买方式——手机买菜,同时,严格把好门口的“食材外包装袋消毒关”,让家人吃得安心,这三年,她也越来越习惯了线上买菜,出于菜场人多拥挤等因素考虑,减少了去菜场的次数。

夏兆淑今年59岁,虽然会灵活运用手机看些短视频,但对于三年前的她而言,手机上买菜却是“盲区”。

疫情期间,她跟儿子学会了线上买菜。“刚开始,儿子手把手地教了几回,我还是不太熟悉,学了又忘了,后来,儿子画了一张步骤图,每一步该点哪个,怎么线上付款,全都标注的特别清楚,几天下来,我就会用了。”她说,新学会一项新技能,很有成就感。

她还发现了手机买菜的好处,以前,菜场去的晚了,好部位或新鲜一点的猪肉就被挑没了,而在手机上下单,因为可选择的店更多元化,不论早晚,想要的食材几乎都能买到。而且逛菜场,有时食材买多了,拎不过来,而现在,手机点单,送货到家,完全不用担心买太多的问题。

另外,她还发现身边和她年龄相近的姐妹也都在用手机买菜。平时,她们还会交流手机下单的经验,比如哪些菜比较新鲜、好吃,买到实惠菜后,也会相互推荐。

线上买菜价格还挺实惠

90后俞女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日常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线上买菜,价格明码标价,有时还有满减、优惠券、特价等活动,价格还蛮实惠的。”俞女士说,而且,线上买菜APP种类多,如有饿了么、美团、叮咚买菜等,货比三家,选择多样。

疫情三年,她的购菜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线下逛菜场购买为主转变为如今的线上手机采买为主。

“最初出于一家人的安全着想,想要尽量做到少与人接触,后来发现线上采买确实比较便利。”俞女士说,有几次,她手机下单收到一些品质不佳的菜,经照片文字反馈,平台很快就把这些品质不佳的菜的款退至其账户,而如果线下购买,退款就会麻烦很多。

白天,因为工作或照顾孩子,俞女士很少有空闲时间。等到晚上孩子睡后,她就在各个购菜平台逛一逛,把第二天需要的食材提前加入购物车。

这段时间,她又迷上了线上的“半成品菜”。“如一份鱼香肉丝包装盒里,有切好洗净的猪肉丝、黑木耳、鲜笋,还有调料,不用再花时间洗菜、切菜,只需把半成品菜的拼盘下锅放油炒即可,太方便了,味道也不错。”俞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