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天安应急救援队锻造全天候“急先锋” “每天脚踩弹簧一样,随时准备弹射”_台州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天台县天安应急救援队锻造全天候“急先锋” “每天脚踩弹簧一样,随时准备弹射”

2023-04-11 10:45:11

3月5日,天台县琼台仙谷景区,一个个“蜘蛛人”从天而降,他们攀爬峭壁,捡拾游客散落的垃圾。这些矫健的身影,来自该县天安应急救援队。

初见队员章肖华,你很难将这个文弱的女子与应急救援联系起来。然当接令,这个服装店老板将店门一关,就化身为豪气干云的勇士。从初入队时的力求不拖后腿,到现在熟练水域、绳索等救援,章肖华已将自己锤炼成一个铁骨铮铮的“拼命三郎”。

这支应急救援战线的“急先锋”,天天枕戈待旦,闻“险”而动,挺立危急一线。他们脚踩弹簧,随时准备弹射,在与速度赛跑、与灾难抗争中,第一时间为群众生命安全撑起一片晴空。

走近这些平凡英雄,倾听他们的“逆行”故事,每每令人心潮澎湃。“哪里有危险,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哪里,因为救援快一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援救队理事长徐中伟说得很平淡,但大家都知道,他们在危难关头的每一次壮举,亮出的是出色的专业救援技能,更是无我的担当与奉献。

有一种无畏,叫“鏖战洪魔搏激流”

风雨无情,天安有爱。暴风疾雨肆虐之际,天安应急救援队的200多名队员从不缺位。

2021年8月,平桥镇峧头村暴发山洪,9名村民被困。时间就是生命,救援队员纷纷从各地汇聚过来,他们排除万难,分批向受灾点进发。在一片漆黑中,村民们看到“救兵天降”,个个心情激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每次台风来袭,天安救援队总是临危受命,逆风而行。他们不单奋战县内,还把力量投放到周边县市。

2019年台风“利奇马”来袭,忙完本地抗台工作未及休整,邱式文就与队友一起驾驶冲锋舟转战灾情严重的临海市。晚上12时左右,他接令前往永丰镇救援两位被困在洪水中的老人。

“头灯所照之处,一片水茫茫。”黑暗中藏着未知的风险,这一点邱式文十分清楚。他一路小心前行,在经过一段深水区时,冲锋舟还是失去了控制。面对暗流涌动,熟谙机械操作的队员急中生智,顺势拉了一个弧度,再加速前进,终于化险为夷,顺利抵达目的地,将被困老人安全转至安置点。

那一次,救援队在临海连续作战21个小时,共帮助救援、伤病送医10多人,转移群众200多人,运送救援物资20多批次。

2021年台风“烟花”过后,宁波海曙的许多村社浸泡水中。危难之际,救援队无惧风险,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当冲锋艇开进树桥村时,多位被围困数天的村民喜极而泣。队员们不顾鞍马劳顿,分工协作,转移险境中的村民14人,并完成6个居民区的排涝工作。

有一种豪迈,叫“拼尽全力保平安”

“一个电话,跑得比谁都快。”天安救援队虽是个公益组织,但队员快速反应,胸怀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如纪律严明的正规部队。

幸福水库因维修放空后,裸露龟裂的河床吸引了众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张某去凑热闹,不慎车轮深陷淤泥中。队员许守准得到信息,立即放下手中碗筷。他开着自己的爱车,利用车上配备的专业施救设备,将张某车辆拖离危险。

自加入救援队,许守准忍饥挨饿已成寻常事。一次,一辆自驾车驶入蓝田村的无名小路,困于黏性很高的红黄泥中。许守准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出事点,边铲泥边指挥,打滑轮胎甩起的泥花将他变成了一个“泥人许”。

排障经验丰富的许守准还是误判了黏泥的魔力,接连支援了3辆专业越野车,依然未能突破困局。不得已,许守准又陆续召集了2辆四驱车,五车一齐发力,终于摆脱泥淖。

“因为救援,一年在轮胎、汽油上多花个一两万元是很正常的。”许守准笑笑说。在天安,像他一样开着越野车的队员有10多位。多年来,他们以一腔热情、过人胆识,为受困车辆送去希望和温暖。

每年冬季,石梁山区雾凇雪景美如仙境。来此打卡的各地游客因路面冰冻、处置不当等原因,滑进边沟的现象并不鲜见。救援队充当“平安使者”,24小时响应,帮助“失蹄的马儿”站起来。

有一车侧滑后,车轮凌空,底盘搁在路基上,千斤顶够不着。队员们花费一个多钟头,艰难地从积雪下找出足够的石头用于支撑。他们宁愿在寒风中受冻,也要让司机早点平安到家。许守准说,最多的一天,他们拖了16辆车。

有一种勇毅,叫“危急关头显身手”

陈忠欢会散打有本事,曾背负六七十斤的救援设备奔袭10几里山路,参加过峡谷大型救援行动,是大家心目中的“老本”。去年,这个体力过人的队员还做了件中外友好的善事。

那天,“老本”在白水村外的山道上遇到10多个老外。当时天气闷热,又因长距离徒步,大家都很疲惫。这时,距“老本”不远处,一名女性走路摇晃,随即跌倒在地,面色发紫,身体抽搐,几个老外慌作一团。

“老本”赶紧上前,他见病人十分难受,便亮出救援队员身份,告知重度中暑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随后,他催促老外赶紧背人下山,但没一人站出来。病情紧急,刻不容缓,他一把背起病人就走。

“背着100多斤快走约三里山路,进村时我的脚都快迈不开了,但我不能停下来。”“老本”说。由于营救及时,病人进村后很快恢复了清醒。而那一次,“老本”闪了腰,痛了10多天。

天台山多景美,外地来的驴友也多,部分未开发的景点在社交圈内被追捧,因迷路、突发山洪等引发的驴友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危急关头,队员们一个个挺身向前,慨然以赴。

在九遮山迷路的3个驴友,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支“急先锋”的风采。那天傍晚,这3个女大学生误入人迹罕至的深山,手机也没有信号。救援队分成5组,砍柴开道,呼喊寻人。在密林中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搜救,最终在黑夜中安全找回3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年轻人。

许多队员参加救援活动后,伤痕多了,付出多了。徐中伟却说:“我们得到也多!在他们脱险后,看着他们的笑脸,收到他们的感谢信,接到他们的鲜花和锦旗,我们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