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14:14:48
“菜花黄,痴儿狂”,每年春天,季节冷暖交替之时,一些精神疾病就会多发。记者了解到,这段时间,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精神心理患者增多了不少。
春天天气多变,易影响人的情绪
“近期接诊患者较多,当前病房处于饱和状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男情感障碍科主任医师徐桥坦言,春天天气多变,以阴雨天气为主,湿度大,日照减少,昼夜温差大,这些多变的外界因素容易引起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人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异常。
另外,去年冬季,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增加了某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危机状态,从而也在这个时间显现出精神心理障碍增加的趋势。
“医生,救救我,我老公在监视我,他要害我!”近日,69岁的金阿婆在丈夫王大爷陪伴下来到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面对金阿婆的“控诉”,王大爷满脸无奈。
原来早在5年前,金阿婆出现记忆力下降,但日常生活能自理,并未引起丈夫和儿女的重视,导致未及时去医院治疗。前年,金阿婆曾去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老年痴呆,一直在吃药。
然而年前,金阿婆感染新冠康复后,病情就加重了。不仅讲不出自己家的地址,也叫不出女儿的名字,就连原本的会计老本行也忘得一干二净。更让家人担心的是阿婆突然性情大变,经常对着老伴破口大骂。
经检查,金阿婆被诊断为“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伴幻觉妄想状态”。而像金阿婆这样阳康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并不是个例,仅一个月内,该院老年精神科就接诊了8例。
学会自我调节很重要
徐桥介绍,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是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具体症状包括失眠;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等。这些症状持续发生,可能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等“心病”。
“最近这段时间,如果亲人有过精神病史,家属更应高度警惕。”徐桥说,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的疾病,预防复发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他强调,预防精神疾病春季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坚持药物治疗,在春季最好不要自行减药,必要时可定期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另外,家属也可以给患者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的心理诱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一点小刺激就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方面的改变,应及时到专业机构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采取必需的、及时的对症处理。
普通市民如何在春天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徐桥提醒,市民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以及充足睡眠,遇到压力时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懂得为身心减压,放松心情。在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避免煎炸、燥热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