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5 12:29:05
2022年,全市粮食面积133.44万亩,产量56.67万吨,是省内唯一实现早稻面积、产量双“十一连增”的地级市。
仓廪实,天下安。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我市积极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整治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完成1793个问题图斑整改,面积1491.44亩,基本完成整改,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忍住阵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黄岩沙埠镇南胡村,存在不少工艺品加工厂。原先,部分企业在房前屋后搭建简易厂棚,既违法占用农田,还存在安全隐患。
南胡村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全市违法占用耕地情况统计中,产业用地是主要违法类型之一。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成了一道难题。小微企业多、违法用地宗数大、单体违法用地面积小等共性问题,也在考验台州的执法水平。
沙埠镇率先给出了解法,规划利用城镇开发范围内的工业用地地块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违法用地企业拆除复垦后,给予优先购置资格,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对产业类违建零容忍,应拆尽拆,并按卫片要求复耕到位。对已整改区块进行回头看,确保无反弹现象。”台州市自然资源副总督察蔡其方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属地乡镇,挂图作战,层层推进卫片执法工作。同时,协调多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帮助办理相关用地审批。
与此同时,台州开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破题提供了基础支撑,土地要素资源被激活,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坚守底线,兼顾民生需求
公建设施用地,也是违法占用耕地的主要类型之一。
2022年,考虑到就诊群众停车难,在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旁边,原地类为水田的5亩多地被用于建设临时停车场。拆除后,车停哪?一度让当地政府犯了愁。
当民生问题与耕地保护相碰撞,又该如何解题?保护好耕地就是最大的民生!3月25日,临时停车场拆除复耕到位。
事情并没有一拆了之。路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多次与当地政府商讨解决办法。随着当地经济发展,该地块三区三线目前已划定为城镇集中建设区,属允许建设范围。有了政策保障,医院二期项目中一座现代的地下停车场列入规划中。
铁面执法,温情服务。玉环市玉城街道上岙村准备新建小广场,因未进行用地审批,被当地政府部门紧急叫停。玉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得知情况后,与当地政府、村两委商讨,利用村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修建,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需求。
“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按照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总体要求,对涉及土地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处理,定期督查通报。”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执法监察局局长刘烈雄介绍,在守牢政策底线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科技助力,强化监管保护
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耕地智保”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全市耕地保护情况。借助铁塔高位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独特核心资源优势,实现监管视角的延伸。
3月21日,黄岩区头陀镇小里灰村村级巡查员章晓依收到浙政钉APP发来的信息,村里一块耕地存在机械施工情况,立即前往核实,并将结果拍照上传到“耕地智保”平台。调查认定,属违规进行挖塘作业。经村镇建设办的处置,4月4日完成拆除复耕。
目前,全市共架设1405个铁塔高位探头,累计发现疑似问题650个,其中认定为“两非”问题76个,新增“两非”整改率100%。
聚焦耕地保护,我市全面推行“田长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为依托,在各行政村配备耕地保护巡查员,形成四级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同时,出台相关奖惩政策,防止“巡而不查”或“不巡不查”的现象。
“科技赋能监管,实现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颜传华表示,下一步,台州将严格落实省耕地保护“二十条”措施,坚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台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