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在哈尔滨的台州企业看“地瓜经济” “希望能往家乡带项目,种好台州地瓜”_台州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从一家在哈尔滨的台州企业看“地瓜经济” “希望能往家乡带项目,种好台州地瓜”

2023-04-03 10:15:12

作为中国塑料制品的源头产地和集散中心,台州共有塑料生产企业1.2万多家,塑料日用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超过60%,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塑料制品王国”。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塑料制品企业主动走出去觅商机,从最早带货出去摆摊“开路”,到如今在全国各个角落越扎越深,智行天下、产行天下格局初现模型。

3月23日,台传媒记者走进位于哈尔滨南岗区的金嘉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看看这个在哈尔滨数一数二的塑料制品企业是如何一路“闯关东”、将“地瓜经济”的藤蔓伸得更远、长势更旺的。

一路向北“闯关东”

3月23日上午,在金嘉宜塑料制品生产厂区,停满了装满货品的货车,目的地是全省各地、港口码头,然后漂洋过海走进各大连锁商超。

“我们在椒江、路桥也有厂。”金嘉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妙法说,1989年起,他便在椒江开始做塑料制品,“1992年,东北三省来台州买塑料凳的客商很多,每月运往黑龙江的货有十几个集装箱。”

“看到那边生意这么好,哈尔滨人力和资源优势又十分明显,生产成本可以压得很低。”王妙法心想,与其长途运货,不如干脆把厂开到这里。1997年,他来到哈尔滨建厂,成立了新品牌——金嘉宜。

从行销产品到贴近客户建设生产基地,“地瓜经济”不断更新迭代,布局在先的王妙法优势尽显:这几年即使受疫情影响,在哈尔滨的生产基地年产值也能保持2000万元以上,撑起了金嘉宜的新发展格局。

得益于东北这片黑土地的地缘特性,一些当地独有的需求也拉动着订单数量。“在哈尔滨,为了保证玉米的香甜口感,不少玉米要求从采摘到加工装箱全过程在3小时内完成。”王妙法告诉记者,于是他们抓住商机,开始制作装箱蒸玉米的塑料箱,“多的时候,有国有企业一次性购买100多万个箱子。”

地瓜生命力顽强,瘠薄土地也能野蛮生长。看到大东北存在市场空白,来自台州的地瓜藤蔓便往这延伸,不断壮大。

哈尔滨台州商会会长陈建勇介绍,目前在哈尔滨台商共有100多人,最早的一批上世纪80年代就在这“扎根”,在这投资建厂的大多为塑料制品、五金、卫浴等制造业,有着鲜明的台州特征。

扩大地图“二次生长”

到国外拜访客户、参加展会、推出新品……疫情过后,王妙法明显感觉公司更忙了。对于今年的市场形势,他十分看好,企业最新设计的几款塑料箱,已经得到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的青睐。

这几年,浙江全面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创新制胜被台州排在了加快建设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五大战略举措”的首位。追逐创新土壤,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台州商人走向世界的重要驱动因素。

事实上,除了台州、哈尔滨的“老营盘”,王妙法在天津、徐州也逐步布局设立了生产基地,拥有8个海内外分公司,和小舅子潘世兵合作的“禧天龙”品牌更已成为国内日用家居行业龙头企业。

“我们的产品研发主要放在天津,天津拥有先进的制造研发基地,人才储备丰厚,能让产品实现快速进化,不断到国际国内大市场去‘冲浪’。”王妙法说。

如果说哈尔滨的黑土地让“地瓜经济”实现了第一次恣意生长,那么天津的强大研发制造能力、高端产业价值链,则让地瓜汲取更多营养,实现了“二次生长”。

2016年,禧天龙天津智能化工厂投用,配备了百余台国内顶级海天注塑机及全自动伺服机械手,与传统工厂相比,可实现节能30%。“天津工厂还建了国内塑料家居行业第一座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储能力是同等面积传统仓库的5倍。”王妙法说。

王妙法拿起一款产品向记者展示,与传统的收纳箱不同,这款产品创新增加了一层收纳隔间,看似简单的改造却更受年轻女性欢迎。诸如此类的创新不胜枚举,目前,公司每年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8%。

站在绿色双碳风口,2021年,禧天龙徐州工厂投产。在这,藤蔓又有了不同的角色和定位。王妙法介绍,这里将主要开发具有高竞争力的抗菌保鲜膜、保鲜袋、可降解垃圾袋等产品,在抗菌健康、绿色环保消费品领域进行突破和创新。

藤蔓再长,终究瓜落故土。“目前不打算再往外扩了,外面的产业以守住‘老营盘’为主,等有好的商机,希望能往家乡带项目,种好台州地瓜。”王妙法认为,“地瓜经济”理论准确地形容了在外台商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