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服务 促生产 助监管 台州:奋力书写智慧港航闪亮答卷_台州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优服务 促生产 助监管 台州:奋力书写智慧港航闪亮答卷

2023-03-30 10:13:15

停车、扫码、点“确认”,3月22日下午3时22分,从温岭运来一集装箱货物的货车驾驶员朱冬飞,在车里用手机完成上述动作后,15秒内就顺利通过了台州港大麦屿港区的进港卡口。

去年5月,随着预约平台、智能闸口系统等的上线,大麦屿港区成为浙南区域首个实现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无纸化的港口。集装箱TOS系统的应用,又让港内机械和堆场资源得以统一管理,港区作业迈向智能化、自动化崭新阶段。

数字赋能不止于此。近年来,我市深化港航智慧化信息化转型,陆续推出航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引航信息化系统、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联单电子化系统、云船检系统等,构建起港航智慧化发展的新格局。

“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大背景下,如何以向海图强之势,助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浙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贡献‘南翼’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考题。”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吴玲斌说,要抢抓RCEP机遇,以临港产业带五大城建设、台州港口岸扩大开放等为契机,在数字化改革上求创新谋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港口生产效能,奋力书写智慧港航闪亮答卷。

智慧系统赋能港口生产

今年1至2月,大麦屿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势头良好;3月13日,大麦屿港区开通至日本的货物直通航线,为我市第二条面向RCEP国家直航航线……亮眼成绩背后,作为“大功臣”之一的智能操作系统是如何发力的?

在以前,集装箱装卸车、装卸船的过程中会产生多张纸质凭证,都需要船公司、货代、车队、港务公司进行对接,流程繁琐耗时又长。如今,时空分散、流程交错的业务环节,被集成到了一个平台,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现在通过预约平台,客户可以提前进行线上预约。在智能闸口系统的紧密配合下,无纸化通行取代了传统的打单放行模式。”台州港务下属大麦屿港务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刘冠说。

从1分多钟缩短到15秒内,快速过闸意味着可以减少拥堵、提升效率。而抬杆放行的瞬间,n-TOS系统就计算出了最佳的进提箱路线和最少的作业步骤,于是集卡司机知道了自己要去的点位,港内机械收到了作业的任务指令,这些都不再需要人工确认指引。

空箱、重箱,不同货种、不同目的港……堆场是港口的重要资源,其配载优劣直接影响码头整体的运作效率。集装箱如何进提,很讲究也很重要。系统智能配载后,不仅加强了各个生产岗位的协作,还能全程跟踪作业的“一举一动”,作业效率有效提升,加快“新陈代谢”,助力集装箱吞吐量再攀高峰。

进提箱效率如何变化,一组数据很有代表性。据悉,数字赋能之下,车队降低了约25%的停留时间。具体来看,以进入卡口算起,停留时间少于30分钟的车辆,由原先的40%增加到现在的80%;需要1小时才能进提箱的车辆,由原先的33.3%降低到现在的5.6%。

如今,数字化程度是事关港口生产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记者了解到,“数智台港3+1”工程启动以来,台州港务明确“时间表”“任务图”,有序推进系统数据迁移等切换工作。去年,就有8个智能操作系统投入应用,涵盖资产管理、生产业务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

其中,多个智能操作系统落地头门港区。这一揽子“数智化”项目,基本实现了头门港区作业流程的“无纸化”,大幅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这些都转化成为了生产力——去年吞吐量首次突破800万吨,创历史新高。

“这些都是数字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所带来的实质性、飞跃式成果。”刘冠说,港区的数字化改革,也为台州港务在面向RCEP国家航线的开拓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开通国际航线对于船舶配载等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这些数字化信息化系统的支撑。”

数字应用提升服务监管效能

不管是日常了解辖区运力情况,还是安全检查时掌握企业信息,抑或是防台之际获取船舶实时动态,通过航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航运处处长张礼斌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数据。

据悉,该管理系统汇聚了台州辖区的航运企业、船舶、人员及日常管理等信息,同时实现船岸数据标准化录入与输出,将安全检查、船舶动态、防台雾航等工作记录在信息平台。

“这不仅有效提升了港航部门监管效率和航运企业管理水平,也为支持航运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调研支撑。”张礼斌说,航运企业拥有各类证书,以往证书是否到期难以察觉。现在借助该管理系统,航运企业能够及时收到提醒信息。

台州智慧港航的系列创新性探索和实践,有效解决了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也收获了荣誉与肯定。

台州市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联单电子化系统,打通了海事、港航、生态环境、市政管理等跨部门协同、联防联控通道,有效解决沿海到港船舶水污染物治理的难题;云船检系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重塑船舶检验新模式,实现了船舶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这两个应用,分别被评为2021年、2022年度浙江省交通数字化改革基层和社会“最佳实践”。

此外,引航信息化系统具备引航调度数据库、港口船舶动态监控、移动智能终端引航、引航调度管理、引航计费管理等功能。2021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工作需要,还新增电子引航签证单模块,实现了引航员与船上人员无接触完成引航作业签证。

台州港航视频监控平台则按照应接尽接的要求,对全市的港口企业、客运企业、渡口视频监控进行汇集,已完成包含港口危货企业、普货企业、客运企业、渡口等200多个点位的接入。

这些应用系统都从服务、监管、发展等角度,以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港口生产力竞争力。

“经略海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借力RCEP东风扬帆起航的崭新征程中,在台州港口岸扩大开放的瞩目期待里,如何纵深推进智慧港航建设?台州港航部门也有新的思考与谋划。

“经过两年的数改实践,我们的数字化建设思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各自为政’向省级统筹、数据互通方向发展。”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科技信息处处长李毅说,在继续探索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业务系统的同时,也正在思考如何将现有的相互独立的航运、引航、船检等多个业务系统,在统筹之下进行科学地整合,实现数据互通,从而达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