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 10:39:51
自2019年法律允许酒类小作坊申请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以来,我市各地多家小作坊积极申请,开始领证经营。然而,酒类小作坊“做不大”的“通病”依然存在,如何扩大销售,让自家的酒走出个人“朋友圈”,走向更大的市场,成为各家作坊主颇为头疼的问题。
困境:销售市场局限
天台县老赵酒坊的负责人赵丽红说,她家酿酒已有20多年,是当地响当当的白酒小作坊,当地一些小作坊的酿酒师傅都曾拜她父亲为师。2019年获证后,她信心大增,申请品牌,设计包装,可没多久,疫情来了。“三年疫情对餐饮业负面影响颇大,酒类销售同样被波及,原本的宏图设想,都按下了暂停键。”赵丽红说,她家的酒基本是靠朋友圈的口碑销售,虽然也有卖到省外,但也是由外经商的天台人带出去的。“总的来说,很难突破朋友圈销售。最为困扰的是,永远无法预估什么时候客户会找上门,接下来会有多少的销售量。好在白酒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做好之后也不急着卖,可以存着慢慢卖。”
“以前,我家的酒基本是散装卖,现在我注册了品牌,设计了全新的包装,虽然利润提高,但销量并不理想。”天台县金亚酒坊的负责人王金亚说,他还有经营了多年的酒店,酒坊酿制的酒原本是供给自己酒店散装销售,客户大多都是熟悉的客户,或是自己的朋友,如今小作坊酒即使有了自己的品牌,但对市场来说,品牌知名度不高,还无法形成品牌效益。
“我们的米酒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临海范围内的知名度也比较高,临海大大小小的餐馆基本都有销售,年销售已经达到了20万瓶。”临海市江南周氏米酒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周伟说,他家的米酒已经有三代传承,从朋友圈销售到餐馆销售,销售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要想走出临海市场,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其中一个主要的硬伤便是,小作坊酒难以借助电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为无论是淘宝,还是抖音,都要求提供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而小作坊的经营场所在100平方米以下,本就不需要审批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酒厂要审批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投资实在太大。”
突破:拓宽销售渠道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赵丽红说,她拓展了两个销售渠道,便是天台当地的一些特产店和私房菜馆。“接下来,就是希望酒的品质能够征服客户的味蕾,进一步打开市场。”
“我现在在农批市场租了个店铺卖酒,我家的酒年份不长,也不期望卖多少量,主要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为后期销售做铺垫。”天台醉仙酒坊的负责人吴武军说,他从2019年开始投建酒坊,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他坦言,白酒产业的资金回笼周期比较长,年份越长,酒的售价也就越高。“我相信,只要品质过关,通过市场运作,小作坊酒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既然电商平台这条路走不通,我就希望踏踏实实把线下的路走通畅。”周伟说,接下来,他主攻的市场是各大商超,目前已在与几家知名连锁商超商谈合作,一则是大范围地铺货,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二则将大大提高江南周氏米酒的知名度。此外,他加大了产品研发,今年,在桂花酒、玫瑰酒、血糯米酒等品类的基础上,再推出两款新酒。“丰富的米酒品类,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希望未来三年,我们江南周氏米酒在省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为了帮扶天台的白酒产业,政府部门已经有一些设想。”天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科科长庞华强说,比如打造小作坊白酒一条街,提升酒文化氛围;适时开展一些品酒会,提升小作坊白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天台的高铁站作相关的宣传,让小作坊白酒跟随高铁走出天台等。
“小作坊酒原本就是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想要突破地域性,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南所所长张加鑫说,销售最为主要的是靠商家自己,在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临海在江南溪望谷谋划推出的乡村旅游共富项目,江南周氏米酒也入驻其中,这也是政府希望实实在在帮助小作坊产品获得更好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其销售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