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10:54:01
前不久,在越城区孙端街道“牛哥调解室”,一起交通事故误伤老太导致其骨折的矛盾纠纷,在牛哥的调解下妥善解决。这类交通纠纷因为涉及赔偿金额的多少,调解往往很棘手。但对于有着几十年调解经验的牛哥来说,则是“小菜一碟”。他总能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一年调解成功的案子不下110起。
不难发现,像“牛哥调解室”这样的民间调解队伍,已经悄然成为基层调纷解忧的一支“编外力量”,往往能将矛盾纠纷消解于无形。像柯桥区兰亭街道的市人大代表张尚明,在2018年成立了一家以调解邻里矛盾为主的工作室,成立以来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数百起,张尚明也因此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娘舅”。越城区罗门社区“心宽宽”调解队成立7年来,始终以个人、组团、网格的方式当好“娘家”,服务“小家”,凝聚“大家”,为社区居民送去温暖,调解纠纷2100余起,成功率高达91%。
近年来,我市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加快推动粗放式、简约化治理向精细化、精准化治理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25个行业、专业领域的87个调委会,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室14家,各项数据均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创新推出“六要素两平台四机制”举措,发动政府、社会组织、民众等各方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各地纷纷吸纳这些“民间高手”加入到“大调解”格局之中,培育出“江大姐”调解工作室、“天平调解”法律服务工作室、“尚明调解室”等区域调解品牌,构建起了以调解专家为支柱、专职人民调解员为主体、兼职调解员为补充、调解信息员和调解志愿者为辅助的调解员队伍。
同时也要看到,民间调解队伍有诸多优势,也有专业知识、法律基础等方面的不足,有必要组建调解师资库,以政治理论、法律应用、职业道德、心理调适、调解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等丰富全面的课程资源、专业模块,搭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培训平台,为“编外”调解员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培训服务,让他们不断得到“充电蓄能”。
“金牌调解员”的炼成,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有语言天赋、沟通技巧,需要有基层数十年摸爬滚打的经历和对基层人情世故的洞若观火,更需要用心用情的投入与付出。如何让他们的精神、方法薪火相传,并不断创新发展,关键是要形成传帮带教、传承有序的良好机制。一方面,各地要有意识地着眼于民间调解力量的年轻化、专业化、可持续性,积极吸纳热心公益、有一定社会声望和法律基础的年轻党员等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则是要积极为新老调解员搭建分享经验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尤其是面对新、特、专等疑难复杂纠纷时,由资深调解员手把手、一对一指导新任调解员,帮助他们迅速提升调解水平和能力,从而持续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层调解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