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公交,“乘”意满满 ——5.2亿人次背后的民生情怀_绍兴新闻_网上浙江 

网上浙江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惠民公交,“乘”意满满 ——5.2亿人次背后的民生情怀

2023-03-31 12:40:09

 惠民公交,“乘”意满满

  ——5.2亿人次背后的民生情怀

  公交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风度和气度。我市三区公交一体化以来,市交投集团下属市公交集团聚焦民生,打响“人民满意公交”品牌,全力打造“平安公交、服务公交、效率公交、有为公交”,以“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服务商”为功能定位,持续构建“公益性+市场化”的现代公交运营理念,促进传统公交向现代公交转型,做优公交特色产业发展文章,连续3年位列全省城市公交服务与发展质量考核前三,累计服务出行5.2亿人次。

  融数字

  改革赋能“智慧厢”

  造型酷似太空舱,搭载雷达、视觉相机,去年3月,绍兴首批自动驾驶公交(小巴)亮相亚运会棒垒球场馆。

  这是绍兴公交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自动驾驶公交(小巴)搭载了L4级自动驾驶系统,拥有实现车道保持、超级巡航、自动避障等功能。该款车将依托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周边道路开通自动驾驶线路,为社区居民和杭州亚运会观赛观众提供棒垒球场馆及地铁站的接驳服务,成为绍兴棒球未来社区2.9平方公里内的智慧交通特色场景标杆。

  接下来,市公交集团还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公交(小巴)扩容,目前已完成3辆车的招标工作。同时,外围道路扩面运行方案也正在对接中,计划今年5月前上线,确保在亚运会期间作为特色交通工具为赛事提供沉浸式智能体验。

  “这个站点有实时线路发车信息,车啥时候到站一目了然。”“手机支付不仅方便,还优惠不少!”……在西湖头公交智慧枢纽站大厅,乘客谢女士对公交数字化建设成果赞不绝口。去年12月,西湖头公交智慧小站正式启用,通过智慧化服务和便民配套,进一步提升了乘客候车体验。

  近年来,市公交集团持续完善“数字+出行”“数字+支付”建设,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车流、客流、线路进行分析、规划,为智慧调度提供信息支撑,适时调整发车间隔,更好地分配运力资源。同时,在信息查询、支付方式等方面也实现了智能化转变,越来越多市民享受到“智慧公交”带来的便利,乘客可通过“站点扫码”、电子站牌、“浙里办”App、“越畅行”App等渠道查询公交实时信息,选择支付宝、数字人民币、市民卡“一码通”等公交乘车支付方式,“移动支付”达到全覆盖,进一步拓展公交地铁联乘、花漾卡等数字支付手段,不断推出移动支付优惠乘车活动,不仅方便市民乘车,也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累计惠及乘客超150万人次。

  优线网

  搭建出行“快走廊”

  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是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的关键基础之一。为此,市公交集团突出网络大城市核心区域,在一体化格局下聚力提升市区公交服务能力。

  从开通首条微循环公交微0001路,到首条跨县市公交线路922路,再到绍甬首条跨区域公交线路690路……为填补区域公交空白,完善现有线路的辐射能力,市公交集团每年都会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三区公交一体化以来,累计新开及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158条、特色公交线路58条,增加线路长度1259.6公里,增加线网长度125.5公里,不断提高公交出行“幸福指数”,串联起市民便捷出行的“生活圈”。

  北进,向海,融入杭州湾都市圈,是绍兴城市发展的历史选择。如何让普通百姓在身边小事上感受到融杭便利?为此,市公交集团先后开行5条融杭线路,日服务乘客约1100人次。去年8月,新开上虞丰惠至余姚梁弄的联甬公交线路690路,为甬绍两地深度合作架起桥梁、增添动力,杭绍甬三市公交走廊基本形成。

  此外,为推进地铁、公交“两网融合”,市公交集团先后为地铁1号线主线及柯桥段新开7条接驳专线,优化36条常规公交,延迟12条线路末班时间,更改19个公交站点名称。地铁配套公交线路达到97条,线路直达越城、柯桥所有镇街及上虞核心城区,覆盖人口增至150万人,做到“交通联动,换乘互补”。

  接下来,市公交集团将围绕“服务提升”和“亚运保障”,持续推进线网优化。结合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计划优化调整地铁区域公交线路10条以上,实现从地铁至越城区古城区域、镜湖新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公交覆盖,至柯桥城区、柯桥经济开发区和上虞区核心城区公交直达,提高群众出行效率。同时,重点做好亚运期间杭绍城际公交服务保障,谋划开行绍兴至杭州尤其是亚运会主场馆的绍兴亚运观赛专线、赛事场馆至就近地铁站的接驳专线等。

  提服务

  贴心为民“温度计”

  一般乘公交车都要稍微等会儿,而今出门却能“掐点乘车”。去年10月,市公交集团推出23条“绿色守时公交”线路,向社会公开承诺发车准时准点,到站延误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吸引市民绿色低碳出行,实现公交营运效率、服务品质和乘客满意度再提升、再升级。

  此外,市公交集团不断延伸公交服务辐射范围和深度。持续创新探索“云+公交”模式,整合并优化微0002、微0003两条云公交运营区域,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覆盖金帝银泰城商圈和迪荡世茂商圈周边12平方公里,平均等候时间不超过6分钟。“开启城市公交数字化出行‘云服务’模式”获评浙江国资国企“一件事”最佳改革实践案例。截至目前,云公交共计接到订单约22.1万单,服务乘客27.6万人次。

  同时,市公交集团根据需求相继为机关单位、重点企业(中芯绍兴)等开行特色服务类公交44条;开行165条学生通勤(定制)公交线路,保障市区40余所学校约7000名学生上下学公交需求;推出2路、816路两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在车内开展敬老爱老宣传,并配备便民箱、紧急呼叫按钮等设施设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敬爱、爱老氛围,让老人出行更从容;设立公交军人专座,积极落实退伍军人免费乘车政策,累计服务退伍军人近36万人次。

  助力打造古城“文化线”,今年春节期间,市公交集团推出“免费乘公交”活动,市民和全国游客可免费无限次搭乘市区公交,累计服务乘客近98万人次。在大禹号和828路两条旅游特色线路上推出“普通话+绍兴方言”的双语报站模式,活态呈现古城地方文化,增强城市记忆,助力绍兴旅游业发展。“我们将不断完善公交服务设施,持续推进‘常规+需求’的公交服务模式,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安全、可靠、温馨、舒适的出行服务。”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配套

  绿色低碳“领跑者”

  在绍兴街头,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顺畅行驶,市民在干净整洁的公交站点有序排队上下车,文明出行景象与蓝天白云相得益彰……

  从汽油车到新能源公交车,绿色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公交企业发展历程。40多年的发展中,公交车辆也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2018年以来,市公交集团累计新购公交车1232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7.8%。同时,新(扩)建配套充电站30余座、充电桩452个、充电车位865个,主要停保场、枢纽站、首末站均配有公交充电桩,新能源公交车配套充电网络进一步完善。

  三区公交一体化以来,市公交集团不断推进场站建设,陆续建成镜湖停保场,王坛公交枢纽站、孙端公交枢纽站以及南山郡、丰惠、龙骧园等9个公交首末站。同时,加强公交场站标准化建设,候车环境不断改善,站点候车站亭建成率达到95%,便民座椅建成率达到98%,树立了安全、有序、畅通、规范、智能、绿色的公交场站新形象。

  显担当

  保障民生“增底色”

  城市公交是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和阵地,既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又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一直以来,市公交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统领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围绕“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党建工作,抓实廉政建设,强化人才培育。

  自2017年以来,市公交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连续保障五届“越马”赛事,根据赛事交通组织方案,优化接驳线路,累计接驳参赛选手近10万人次。

  持续深化“村村通”公交建设,“一村一策”向较大自然村延伸扩面,相继新开、优化城乡公交线路36条,新增覆盖较大自然村65个,市区较大自然村公交覆盖率达89%以上,迈入“全域公交一体化”新阶段。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流动窗口”,市公交集团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融于公交运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公交驾驶员积极争当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文明礼让、见义勇为等凡人善举在小小车厢内层出不穷,展现了满满的正能量……

  2300余辆公交车。

  2600余名公交驾驶员。

  340条线路覆盖整个绍兴市区。

  成绩背后是一个个绍兴公交人奋进的脚步、拼搏的身影……

  仰望,抵达,再出发!

  线路有终点,服务无止境。2023年,市公交集团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革开放45周年为契机,以亚运城市行动为抓手,抢抓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机遇,聚焦群众所盼,凝心聚力办好民生实事、真情实意答好“民生答卷”。同时,充分发挥公交多元化资源优势,延伸公共交通产业链,拓展“公交+”新业态,激活发展新动能,真抓实干,聚势谋远,向新而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