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亿元到二千亿元的衢州答卷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从百亿元到二千亿元的衢州答卷

2023-07-12 09:53:53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说起当年巨化的荣光,年长者无不记忆犹新:1958年建厂的巨化,一个企业发展成“十里化工城”,贡献了份额巨大的财政收入、就业岗位,辐射带动了周边城乡、工业园区的发展。

  产业事关民生福祉,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如今,衢州除了巨化,还有华友系、元立系、仙鹤系、一道系……在全国乃至全球赫赫有名。

  从传统农业大市到全国氟化工基地,从数千上万元一吨的普通基础化工产品,到上千万元每吨的含氟聚合物高端产品,衢州工业可谓从筚路蓝缕起步,经过培“苗”育“树”,终迎收获。特别是2002年确立“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后,工业迎来持续快速发展期,当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1.66亿元。2021年起,确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和企业动能培育。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2857.63亿元。至去年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346家,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35家。

  从一个厂到一个产业:制造业崛起

  说起衢州工业,业内首屈一指的就是氟化工,这是衢州最具标识度的产业之一。

  在巨化集团有限公司一次“循迹溯源学思想践促行”活动中,来自氟制冷剂事业部的刘斌介绍:20年厂区面积扩大4倍、产能增长5倍;通过数字化改革、零手动操作等,员工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累计固定资产投资42.74亿元;核心工艺技术自主研发,更让业界关注。

  衢州工业发展起步晚,初期发展速度较慢,且没有跟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衢州经济怎么办?怎么干?唯有持之以恒抓工业,走高端化、集群化之路。

  20年来,我市工业主战场智造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36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1584亿元;外贸进出口额从8.29亿元升至392.6亿元;主导产业从金属制品加工、机械电器、皮革服装三大传统产业蝶变为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5+X”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平台、项目集聚新高地、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20年迭代升级不停步,如衢州化工从基础化工向氟硅钴新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氟硅新材料基地、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区和国际国内一流的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2022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981.9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4.36%。

  窥一斑知全豹,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之崛起,是战略的纵深、打法的创新。

  从1.0到2.0:

  大写“衢”字产业涅槃

  随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链”融合,改革、转型、绿色发展红利的持续释放,衢州工业备受业内外关注。

  今年5月中旬,一群知名投资人来了,“为何是衢州?”成为业界热议;6月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低碳创新”跨国公司考察团来了;6月下旬,北京知名高校博士们也来了……

  20年砥砺前行,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工业成为衢州经济最有力的支撑。

  战略背后是路径与打法,工业强市十大专项、“五链”融合,推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速。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巨化集团、衢州华友、衢州元立、仙鹤股份、一道新能等龙头崛起。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亩均论英雄、外贸创强等组合拳,让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出新路,创新生态体系更健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快车道。2023年,我市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