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科创的国际视野 ——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回顾_金华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金华科创的国际视野 ——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回顾

2023-04-24 10:05:06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金华江畔,群贤毕至。

4月19日—20日,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在我市举办。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开展主旨演讲、交流对接、项目签约等活动。

这是我市科技界的一场盛会,发出“开放创新、共享发展”的强音,体现了金华科技创新的国际视野。

自我突破与品牌提升

说到科技合作,绕不开工科会。

金华工科会起步于1999年,已举办20届,是全省起步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科技合作盛会,累计促成全市近2000家企业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500多项,先后与高校院所设立50余家技术转移中心,引进高校院所共建了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我市工业经济培育了一大批中流砥柱,为金华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比如,浙江世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自第14届工科会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展项目合作以来,先后研发新产品10余项,攻克各种难题16项,申请专利20余项。

但不容否认,科技创新仍是金华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在继续坚持好工科会的科技合作模式、用好工科会的科技合作资源等基础上,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成为金华工科会品牌价值的延续与提升,被寄予以国际视野推进科技合作的厚望。

“坚持自主创新与加强科技合作并不矛盾。科技创新需要坚持自立自强,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与此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合作,科技自主创新同样需要合作。”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我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也将“建设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在这些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省科技厅与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应运而生。“这将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推动科技、人才、产业有机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

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科学家、创新机构代表来了,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来了。他们聚焦生命健康与智能制造融合创新等我市重点发展领域,为我市1000多家企业带来前沿的全球行业科技资讯、创新创业经验和先进技术成果。

芬兰代表说,芬兰有许多全球领先的公司,特别是本土医疗保健系统早在40年前就实现数字化,期待和与会者共话创新发展。

克罗地亚、匈牙利等地代表希望,未来与金华本地产业推进合作、互惠发展,携手为国际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智造+健康”产业国际开放创新合作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智造健康科技前沿、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业创新生态协同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共享全球行业科技资讯、创新创业经验和先进技术。

“链接硅谷 智胜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则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共探前沿理念和技术,为我市进一步激发科技合作新动能、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考。

“中美健康桥”全球医健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聚焦卫生体系建设、先进医疗技术等开展交流研讨,为我市打造医健产学研融合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创新高地带来新机遇。

另外还有全球科技精准合作“云对接”挪威绿色技术专场对接会、“开放共赢”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研讨会、健康与智造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洽商活动等,既有理念碰撞,也有产品展示,令不少我市与会企业代表感慨“耳目一新”。

在全球科技精准合作“云对接”挪威绿色技术专场对接会上,挪威赛德环保技术公司中国区业务经理董立,刚介绍完公司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废气处理解决方案,就连续收到台下3位企业家的咨询。

与此同时,金华也见证了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不断推进。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金华成立,集聚国际创新合作各方中坚力量,通过广泛连接国内外创新资源和合作需求,推动形成“开放、协作、服务、共赢”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科技创新国际化指数研究报告(2022)》在金华发布;中日民间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中韩民间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分别在金华正式发起……

立足八婺与放眼世界

首届“国合大会”留给金华最重要的成果,集中体现在4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签约。

义乌市嘉奇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制造企业,主营糖果类产品。会议期间,该公司与德国一著名实验室签订糖果研发以及销售合作协议。据公司负责人陈启介绍,十几年前结缘该德国实验室,合作研发出一系列引领潮流的糖果配方,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今年外贸业绩有望实现翻番。”

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集共建、共生、共享、共赢于一身的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生态平台。会议期间,该院与日本一公司签订协议,共同致力于开展机器人技术服务伙伴方面合作。研究院负责人杨敬辉表示,通过合作引进前沿技术、先进软件等,推动武义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再造一个武义工业”提供技术支撑。

“全自动硅晶圆缺陷监测设备”“绿色制氢用新型高性能催化剂”“高端重型全地形四轮驱动电动轮椅”……这些技术项目既站在国际前沿,也契合金华企业实际需求,将为金华集聚更多国际化、高端化、开放性的创新资源要素。

以此为新起点,我市将围绕“三中心三高地”和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主动张开双臂、敞开怀抱,扩大对外科技开放合作,吸纳国内外高层次、多领域科技人才,集聚更多国际化、高端化、开放性的创新资源要素,促进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强化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