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0:15:04
他是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的高材生。在婺城区雅畈镇读中学时,他常在学习之余跑到校外的土坡上吹口琴、吹笛子。
他先后在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工作,常赴国内外高校交流调研。他说,最好的那一口还是家乡汤溪的咸汤圆,带小尾巴的那种。
他是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复旦大学监察专员,在繁忙的纪检监察工作中,他还没好好欣赏今年春天办公楼下盛开的樱花树。得知家乡要举办第三届金华发展大会,他坚定地说:“我肯定要去。”
他是金海燕。3月2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园,金海燕说,他已经收到来自家乡的诚挚邀请,非常期待第三次参加这场盛会。
“在上一届发展大会上,我结识了许多从事教育、科研的金华籍专家学者,我们至今保持着密切联系。”金海燕是市、区两级发展大会的老朋友。他说,每一次发展大会都有游子归家的温暖和惊喜,乡音、乡情和乡愁是心头浓郁的牵挂。
1963年,金海燕出生在汤溪镇瀛洲村。要走出小山村,并不容易。在坎坷的求学路上,他一度因家庭原因辍学当过油漆工。再次拥有读书的机会,金海燕倍加珍惜。学校住宿条件有限,他就住在狭小的传达室。“每周从家里带梅干菜,里面有一丁点肉末。饭蒸好了,大家一拥而上去找写有自己名字的饭盒……”在金海燕看来,这谈不上艰苦,是一代人共同的求学回忆。
1981年,金海燕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大学内燃机专业,后来又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双学士学位。“金华自古学风优良,重视教育,成材率也高。”金海燕说,家乡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各行各业都有金华人的身影。
谈到未来金华的发展,金海燕认为,如何吸引杰出人才来到金华干事、创业是一个重要课题。“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是集聚人才的重要平台。”他说,期待筹建中的金华理工学院进一步扩充金华高等教育的资源,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同时,人才背后是家庭,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还有子女教育的需求。因此,金海燕建议金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人才集聚。他期待,本次发展大会能分行业举行座谈交流,以便各行业的金华籍精英为家乡发展把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金华发展的意见建议。
“新时代、新金华、新发展,我认为本次金华发展大会的主题更明晰了。”即将第三次参加金华发展大会,金海燕觉得,既要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要激发乡贤的助推力,也要发挥当地百姓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