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10:13:50
一公斤虾120元,付了41元钱能拿到多少虾?
答:不到300克。
剩下的虾去哪了?
答:“变”成了袋子。
这是市民“小麦”昨天讲给记者听的“算术题”。
昨天上午,“小麦”在市区一菜市场花41元买了白虾,到公平秤上复秤,斤两是对的。但拿回家把虾倒出来,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少。就拿家里的电子秤称了一下装虾的袋子,显示为52.2克。
按120元/公斤的单价计算,相当于付出去的41元里,有6元多是袋子钱。
“小麦”有点震惊:“这袋子看着不算大,没想到这么重!”
不知从何时起,装水产用的袋子,成了“刺客”。市区菜市场上,这样的“袋子刺客”多吗?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第一站,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
记者观察发现,该市场蔬菜、肉类、百货等区域所使用的塑料袋都是符合限塑令要求的红色或透明塑料袋,相对较轻薄。“小麦”所说的厚袋子,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区域。
在一水产摊位,记者购买了一些小龙虾,单价52元/公斤,实付100元。回家后拿袋子称重,为56克,折合约2.9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水产区同一个摊位里也有厚薄两种袋子,且各自有大小不同的规格。但在称重时,摊主会很自然地拿白色厚袋子为顾客装虾蟹等水产。
问及能不能换成薄袋子,不同摊主说法不一。
有的表示薄袋子容易破;有的表示薄袋子太大;有的则比较直接:“我也就赚点这个袋子钱。”还有的索性一口拒绝:就用这袋子!
一旁一名男士有点无奈地“打趣”:水产越贵袋子越值钱,之前买了一只珍宝蟹,袋子大概付了将近9元。
第二站,市区东莱路菜场。
和农批市场一样,这里的水产区也有厚薄两种袋子。
记者到时,水产摊主“龙王”正在给顾客杀鱼,清理好后,装入红色薄袋子递给顾客。
“买虾也用这种袋子吗?”记者问。
他笑笑:“不是的,用那种白色的袋子。”
“龙王”坦言:“白色袋子厚一些,但大家都这么做,这里跟批发市场不一样,一次来买的量都不大,而且虾从水里捞出来会先放到沥水篮里沥水顺便拣去死的,称好后还会抹掉零头,其实差不多袋子钱也抹掉了。”
“龙王”表示,如果是贵的水产又不容易扎破袋子的,比如180元/公斤的河虾,他会用薄袋子装,“一个袋子一两重,不去掉袋子钱顾客不乐意,去掉袋子钱我又要亏了,都是老顾客,凭良心做事”。
相比之下,超市水产区的情况就简单很多。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市区双馨路口的今品超市。这里的包装袋用的是超市里全场通用的PE材质塑料袋,看起来明显薄很多。
记者取了一只大号塑料袋称了一下,显示仅5克。
“这样的塑料袋装水产不会被扎破吗?”记者问称重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超市基本都用这样的薄袋子,部分有坚硬外壳的,如蟹类,称完后顾客自己再另外套一个袋子就行。
水产包装屡遭吐槽,“袋子刺客”有人管吗?
对于这一现象,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部负责人金建明表示,水海产区域确实存在包装袋偏厚的现象,平时市场也会不定时检查、处理,并公布投诉电话。不过他也表示,除了限塑令要求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规范和限制使用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关于水产袋的厚薄目前没有明确标准,作为管理方来说很难界定,日常只能劝说或者引导。对于实在过厚导致顾客投诉的,会帮助协调处理。“我手头上处理过两起,其中一起是一名顾客购买了1公斤明虾,袋子就有50克,认为袋子过厚,最终我们出面,摊主补偿顾客10元钱。”
记者了解到,3月下旬,宁波出台浙江省首个《菜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其中,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水产品捆扎物重量问题,明确水产包装的重量应不超过商品总重量(包含包装)的5%。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购买一公斤虾(连袋子),那么袋子的重量不应超过50克。
金华有这样的标准吗?
记者联系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监管处。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华还没有类似的规范,“这个问题相对复杂,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掌握”。
该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前,先行和水产摊主协商包装方式,确定是裸装还是袋装、袋装的话选用哪种袋子、分别售价多少,再决定是否购买,可有效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