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子间”到“小课桌” 这届杭州年轻人,为啥抢着上夜校?_杭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从“格子间”到“小课桌” 这届杭州年轻人,为啥抢着上夜校?

2024-04-19 09:07:36

1.jpg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最近,“夜校”这个自带年代感的名词火了,年轻人“下了班、上夜校”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新潮流。

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也更符合现代潮流。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短视频制作到AI人工智能入门……课程选择面广,有趣又实用,有的甚至“一课难求”。

“夜校”缘何成为年轻人“新宠”?最近,记者来到在社交媒体上火出圈的“国美夜校”,一探究竟。

从“工位”到“学位” “70后”到“95后”都抢着上“夜校”

一张篆刻印谱、一支勾线笔、一把刻刀,沿着纹样的走势在石头上徐徐下刀,吹开杂屑,一枚印章雏形初现。

4月16日晚上,正是下班时间,天空飘着小雨,上城区清波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却热闹起来。本定于晚上7点钟开课,但6点半不到,陆续有人进教室了。在蒋村上班的“95后”潘虹,下班后专门赶来,她调侃道:“这是从‘工位’到‘学位’无缝对接!”

区别于普通夜校“粗放式”课程分类,清波街道开设的“国美夜校”,立足美院艺术类资源,开设了篆刻、速写、山水画等专业课程,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当天篆刻课程的授课老师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名叫陈惊雷。他说,夜校不设门槛,“小白”也可报名,为了提升学员们的兴趣,他还精心安排了课程节奏,设计了雕刻的纹样。

当晚来的20多名学员中,既有小学教师,也有办公室白领,其中年轻人占比颇高。像潘虹,她从事的工作是软件开发,不加班的时候就在家“躺平”,但长时间下来发现这样的状态并不好。“现在我觉得,下班后抽出一点时间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更放松和解压。”潘虹说道。

做直播的“80后”武君帅,也是第一次报名“夜校”,圆自己一个“艺术梦”。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再加上他的孩子正在练书法,便也想培养一个艺术爱好,给孩子做个勇敢追梦的榜样。

“70后”的王雅定则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平时爱好山水画,却从未尝试过篆刻。如今,她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学习乐趣,不仅自己可以设计印章,还计划将篆刻艺术引入到小朋友们的画作中,为他们的童年增添一抹艺术的色彩。

“夜校”更像是一处“精神飞地” 背后是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两小时的课程时间里,大家全神贯注,课后还纷纷围着老师询问问题,意犹未尽。

在收拾工具准备离开时,潘虹告诉记者,她在这里收获了一种“充实又平静的快乐”。等结业了,她打算刻一个“返璞归真”的章送给自己,也提醒自己,要在浮躁的生活里保持本心。对她而言,“夜校”更像是一处“精神飞地”,来上课成为打工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之外的一种自我疗愈方式。接下来,她也打算把课程推荐给身边的同事朋友。

陈惊雷介绍,6个课时结束后,学员们就完成了入门的学习,后期即便不再参与线下培训,也可以结合书本和网络的知识继续精进技艺。在他看来,“夜校热”的兴起,不仅仅是人们对艺术的热爱,更是对精神生活更高追求的体现。他说,像篆刻这种传统艺术,长期以来都在相对小众的圈子里沉淀,而“夜校”无疑盘活了这些资源,让年轻人找到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因此,这更像是一场“活起来”的文化与年轻人精神需求的双向奔赴。

“国美夜校”的开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除了篆刻外,这里还开设了感性速写、传统中国画侍女线描入门、文人山水画、丙烯马克笔插画等五门课程。从细腻简练的速写,到笔墨丹青的国画世界,再到金石篆刻的精微工艺,每一门课程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学习。

“国美夜校”首次走进街道,在清波街道妇联主席、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静看来,也是街道充分利用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资源,推出多门富含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美学魅力的课程,为居民提供一个学习传统艺术、修养身心的优质平台。

“从两周的课程来看,学员们的上课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她说,“夜校热”未来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后续街道也将与中国美术学院持续开展“院地合作”,共同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西湖边、吴山下“艺术社区”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