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10:56:07
11月8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高质效办理涉民企案件的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解读。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企数量众多、实力不俗。记者注意到,《指引》共29条,特别针对民营企业家关心的部分案件办案周期过长、案件处理不公正、民营企业满意度不高及获得感不强等问题,给出了具体举措。
如针对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指引》提出了包括优化涉民企案件全流程办理、深化涉民企案件全链条合规、强化涉民企案件全方位解难3个方面共11条举措,力求案件办得快。其中,重点强调了要对所有涉民企刑事案件实行提前介入侦查全面覆盖,及时监督纠正侦查机关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和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违法情形。
又如针对案件处理不公的问题,《指引》提出要构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检察工作格局、构建依法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工作格局2个方面共8条举措,力求案件办得准。这部分内容相对“热门”,包括了近年来网友热议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内鬼”贪腐、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等话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指引》强调要加大对商业秘密、自主品牌、地理标志等全方位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领域依法授权、获权、维权、用权。在民营企业内部贪腐问题上,《指引》强调要依法惩治企业关键岗位内部人员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以及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犯罪。对被羁押的民营企业人士,《指引》提出要重点审查案件的社会危险性,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同时,强调要加大侦办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力度。
再如针对办案效果不佳问题,《指引》提出了系统提升履职能力保障、系统完善办案制度保障、系统强化案件品质保障3个方面共10条举措,追求案件办得好。要求深化杭州“营商环境检察e站”、宁波“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温州“企检服务中心”等检察服务企业创新举措,放大创新成果。同时,要求充分共享、深度挖掘内外部案件数据,发挥数据在证据收集判断、线索挖掘筛查、资金穿透审查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指引》还要求抓好风险评估机制赋能,坚持“一案一评估”,重点评估案件处理是否可能造成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停滞或者重大项目无法推进、是否可能造成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中断或者失败等负面影响,慎重把握入罪门槛和办案时机、方式,审慎作出检察决定。
此外,《指引》要求坚持公开听证“应听尽听”、检察和解“应和尽和”、案件回访“应访尽访”、质量评查“应评尽评”等工作,积极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统一新型检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