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2 20:00:18
对抗、加时、绝杀……赛场上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激情时刻燃爆了整个赛场。
这是德清县最高水平的业余篮球赛——“德清县百村三人篮球争霸赛”,今年共有134支本地球队参赛,比赛场次254场,为期一个多月。
6月15日决赛当天,耳顺之年的应再飞在现场忙碌,神情专注。他是德清县篮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也是一名退休体育老师,还是德清三人篮球赛的发起人。
2002年,当大多数人对“三人篮球”还处于未知状态时,他便牵头组织了三对三篮球赛。转眼,已走过21年。
一
三人篮球场地小,大多在户外进行,延续了街头篮球的“血统”。最早,一个篮球、三五好友,就能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渐渐地,这样的流动球赛开始风靡街头,但在竞技赛事领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2002年6月,德清县篮球协会成立,着手准备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举办青少年三对三篮球赛。
“当年,这个项目普及率不高,协会对办赛方法、竞赛规则、参与人群都不怎么了解,我们就参考了许多媒体报道和省篮球协会的相关规则,然后再给队员们培训,大家上手都挺快的。”应再飞说,在当时娱乐活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三人篮球赛吸引了许多市民。
他至今还记得,比赛是在7月,在德清的一家工厂举行。晚上7时15分开赛,附近不少居民早早就搬好凳子,伸长脖子在场地上等候了。
就这样,球员挥洒汗水,尽情展示球技,观众热情回应,把比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球员和观众都意犹未尽。在大家的期盼中,第二年,比赛继续。这一年起,比赛移步到德清千秋广场,参赛组别细分为青年组、少年组和女子组,参赛队伍也随之增加。
今年42岁的球员张佳就是这项赛事的忠实粉丝,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中,他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届比赛,但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段青春飞扬的时光。“篮球架都是临时搭建的,天色暗了就从旁边拉灯救急,突遇雷雨就临时叫停,比赛结束再把广场恢复原样。”
在大家的热爱和坚守下,一届又一届的三对三篮球赛落下帷幕,街头篮球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郁。殊不知,这份坚守的背后,也屡次遭遇经费不足、赛事改期、比赛时间不确定等。
县篮球协会副主席柯毅强说,通常情况下,德清县三对三篮球赛每年举办一次,但由于赞助商不固定,赛事时间曾几度面临调整:两年一次?或者四年一次?“绝对不行!只要开了这个口子,赛事可能就消失了。”这是坚持的声音。
庆幸的是,篮球爱好者遍布各行各业,也制造了许多机缘巧合。2010年,县篮球协会与德清农商银行进行合作,争取到了资金支持,也消除了之前的“生存危机”。
二
惊喜的是,有了资金的支持,比赛场地从最初的水泥地、花岗石地面,到塑胶球场,再到如今的悬浮地板,技术统计从原来的手工统计再到互联网的引入.……
三人篮球赛日渐成为德清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并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是大家心中仍有一个梦想——能在顶级的场馆里打比赛。
梦想终成真。
乘着杭州亚运会的东风,2021年,全球首个固定三人制篮球场馆——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篮球馆建成开放。
“原来县城里最热闹的千秋广场就是球员的舞台,每次比赛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篮球馆建成后,部分组别比赛搬到室内举行。”篮球爱好者王伟十分激动,“有了固定场馆,赛事体系更加完善,终于不用担心比赛受天气影响了。”
“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马不停蹄,协调30余个部门,按照场馆建设、竞赛组织、安全保卫等19个业务领域共同编制亚运筹办任务清单。”德清三人篮球场馆运行团队运行中心主任吕艳感慨万分,“亚运场馆的建设要求非常高,设计团队实地考察多次、反复打磨方案,最终决定从大地艺术和自然山水落笔。”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随着场馆揭开面纱,全国三人篮球邀请赛、浙江青少年篮球锦标赛、浙江大学生三人篮球联赛、湖州市运会三人篮球赛、长三角台青篮球邀请赛接踵而来……德清“三人篮球”的标签越发鲜明。
三
德清人对篮球是真爱。
陈伟,当初是该县第一届三对三篮球赛的参赛球员。21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年至今依然驰骋赛场,只不过,他从青年组打到了中年组,而他的儿子,也成了青年组队员。
一场赛事一座城,赛事影响的不仅仅是两代人。
城市因赛而兴。
就在上个月收官的2023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湖州挑战赛上,中国、德国、瑞士、日本、法国等16个国家的运动员激烈角逐,赛事期间,3000余名球迷从全国各地赶来看球。
“这次特意到德清看球,顺道再去莫干山转转,计划在这里待上4天。”观看了首场比赛后,来自山东烟台的球迷张子豪说。在他眼里,这是一座城市不断提升和进步的表现。
除了热情的球迷,运动员完成比赛后,往往都会带着家人来,随即变身游客,饱览当地风光。
一场场赛事热闹远去,却有越来越多人在谈论三人制篮球赛,越来越多人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约上三五好友来场对抗赛……从“竞技”到“经济”,赛事的“余韵”还在这座城市发酵。
眼下,家门口的杭州亚运会即将举办,如何借力擦亮“三人篮球”这张名片?
“我们将充分做好亚运后半篇文章。”县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群涛告诉记者,所有场馆将全部予以利用,为三人篮球国家队集训提供场地保障,同时吸引更多国家级甚至国际级赛事落地,努力打造成地理信息小镇新名片。
此外,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篮球协会的联系,积极谋划引进一批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成长性好的赛事,持续打造“赛事之城”“赛事集聚县”。
在德清,追“球”没有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