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菱湖丝厂与旧时光握个手_湖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在菱湖丝厂与旧时光握个手

2023-06-14 10:38:36

p1_b.jpg


 走进南浔区菱湖镇人民北路176号,看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菱湖丝厂,路过遗存的厂房、宿舍、大礼堂、徐家花园……就感觉自己在翻越时光,听这个有历史、有荣耀、有风雨、有涵养的“花园式工厂”在述说往事。

  春风沉醉的那天下午,笔者来到建造于1947年的水塔下,像是在衣箱底翻寻到了一件太婆辈穿过的旗袍,仿佛一切都照旧,只要熨烫一下,只要那个人走出来,穿上这件衣裳就能重回旧时光,再来演绎一段旧时荣光。

  高耸参天的香樟大道、静谧的石桥流水、文雅秀气的亭台楼榭、古色古香的路牌路标、极具时代感和情怀的厂房……侧耳听去,似有机器的轰鸣声在某处响起。

  追寻历史,时光倒退到抗战刚结束时,湖州富商章荣初在上海贵州路举办了一个茶话会,有157名来自菱湖的同乡出席。为了重建战后的菱湖,大家提议成立菱湖建设协会。章荣初在会上说:“我务必为桑梓有所建树,方无愧于先祖和后人”。

  1946年由章荣初投资数百万美元的“菱湖缫丝股份有限公司菱湖缫丝厂”开工建设,1948年6月投入生产,工厂占地55亩,员工1009人,月产白厂丝12.5吨,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现代化企业,也是缫丝行业机器生产的起点,它投产极大地促进了菱湖地区蚕桑养殖业的发展。1952年菱湖缫丝厂转为地方国营,更名为“浙江制丝二厂”,1978年被浙江省确定为国家大型(二级)企业,鼎盛时期有工人3000余人,支撑起了全镇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无数的女工曾在这里进进出出,谱写着丝绸行业的一个传奇。

  丝绸是古老东方最诗意的遐想。菱湖丝厂给在菱湖生活过的人留下了一个个温柔而美好的回忆。由陆毅和袁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风再起时》播出后,看到电视屏幕里一辆辆自行车踩出的人潮涌动在菱湖丝厂门口,许多人的记忆被拉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安澜桥堍插满了红旗,几个妙龄的女子手挽着手走出丝厂大门,花色不同的棉绸连衣裙是西栅头一道道行走的风景。有乡下来镇上走亲戚的小孩儿,正牵着大人的衣角在问:“阿婆家快到了吗?我们是不是又可以吃到丝厂月饼了?”

  “无所不能”是菱湖丝厂那时的写照,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图书室、文体中心和招待所,是“企业办社会”的典型。食堂的屋檐下挂写有“膳苑”两字的匾额,颇有故宫御膳房的样子,夏天供应多样汤和棒冰,秋天时供应百果月饼,只要是湖州人叫得出的江南茶食,都是食堂师傅手指间的拿手好戏。生活在小镇周边的人,谁家都会有几个亲戚是在菱湖丝厂上班的,于是丝厂多样汤和月饼就这样成了全镇人民的美食福利。

  能进菱湖丝厂当工人是“50后”和“60后”那一代人无上的荣耀。很多大中专毕业生放弃了进派出所当民警、去税务所当干部的机会,争着要进丝厂做工人。由于工种所需,厂里80%都是女工,一个个青春飞扬的姑娘就是厂区里一只只舞动的彩蝶。邻居家的美芳婶婶19岁进厂,把一生中最好的20个年华献给了丝厂。那时她是厂里最灵巧的缫丝工之一,技术好,手脚快,每天双手像弹钢琴一样把握着丝线的粗细均匀,在厂里生活的日子也像是钢琴键上流出的跳跃音符,满是欢快。如今,离最后一台缫丝机关停已有六个年头,美芳婶婶离开丝厂也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她对丝厂所有的记忆都是暖色调的。她说,从懵懵懂懂的少女进厂住集体宿舍,在大礼堂里看电影,有培训学习,有参观交流,积极申请入党,分到属于自己的单人宿舍,结婚生子,孩子在厂里上幼儿园,日常发的福利涵盖了生活所需,有一次甚至还发了金戒指。很多在丝厂工作数十年的职工,后来都分到了新墩小区二室一厅的新住房。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菱湖丝厂作为菱湖地区“新中国的骄傲”,它为菱湖带来了太多的荣誉,但是终归难逃岁月的淘沙。时光走到了21世纪,关于丝厂的许多记忆被淹没于街角巷陌,甚至埋进了某片废墟里。

  据美芳婶婶回忆,1993年菱湖丝厂与湖丰绸厂为核心组建了浙江富泉丝绸集团公司,1999年并入浙江湖州凯喜雅制丝有限公司,2002年通过改制加盟中国丝绸之路集团,从此结束了长达49年的国营企业历史,转入民营企业。2018年正式关停了厂内所有机器。

  如今,菱湖丝厂内响彻云霄的汽笛声早已远去。改革开放数十年,一切都在蓬勃发展,而这里似乎被遗忘了,但也正是这种被遗忘才保存了菱湖丝厂的原貌。2017年,菱湖丝厂被国家工信部入选为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入选单位仅11处),遗存的生产系统、生活系统,文化教育系统和厂室系统,展示了丝绸行业不同时期的特征,可以让人们领略半世纪前的丝厂盛况。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建设的员工大礼堂,为青砖木梁木椽子洋瓦石灰粉墙结构的砖木房屋,3100平方米的空间全凭木梁椽结构支撑,没有一根柱子,是经典的中式木结大跨度作品。

  穿行在无人的厂区,乡贤谭建丞所提的铜字厂名尚在,门口大石头上“大气正气勇气,爱心雄心虚心”几个字依然雄心勃勃,看50吨水塔,看烟囱和锅炉房,看建于1977年的园林景观,看墙面斑驳的宿舍楼,看锈迹斑斑的铁门,透过盘结的蛛网,我们与旧时光握了个手。

  行走到行政办公楼的东南角,这里原是是金石考古家徐森玉的故居,称“徐家花园”,内有亭子和假山,有芭蕉树、枣树和石榴树,还有一株125年的银杏树和一棵125年的紫藤树,花园内空旷深幽,让人不禁猜想起当年的盛况……仿佛那个被我奶奶称为“章大板”的人会随时走出来,会随手摸两个铜板给围着他的小孩儿买饼吃。

  随着几声“汪汪汪”,在一转角遇见了宠物狗的两个小伙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此下的阳光里……回头看到宿舍楼门上的小牌子,上面写有“下班请切断电源”几个字,就像在这里上班的人只是离开一下就会回来一样。

  待到盛夏天来临时,我还要去菱湖丝厂,我要去探访传说中的“绿野仙踪”,去看看爬山虎爬满水塔、屋檐、凉亭、栅栏与阶梯的样子。我还要去遇见一个老缫丝工,与她聊聊旧时光,听她说关于穿瓷眼、捻绡、补绪、接头和弃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