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 14:04:15
在千余亩的养殖场里养鱼,吴荣峰的日常是从一部手机开始的,“你看,打开手机App,鱼塘的溶氧、氮氧、水温、水质等实时指标一目了然,只需要滑动手机,就可以对鱼塘进行监测与操控。”
眼下正值鱼苗繁殖孵化的黄金季,走进吴荣峰负责的渔大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望无际,这里是国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只见8口露天水产养殖鱼塘均装有带传感器的投料机、增氧机、曝气风机,苗种车间里遍布摄像头、物联网设备,彰显着满满科技感。
吴荣峰是土生土长的吴兴区织里镇上林村人,2000年,25岁的他承包了18亩塘在村子里养起四大家鱼,几年后眼见养殖普通鱼种越来越不赚钱,他便利用南太湖水乡的地域特色,转战鳜鱼、鲈鱼等特色养殖产业,并凭借勤学苦练掌握的养鱼技术,将业务从“卖鱼”拓展到了“卖鱼苗”。
“湖州鳜鱼苗种原本主要来自广东,后来我们自行繁殖,成为全市首家从事鳜鱼双季养殖技术试验单位,鱼苗和成品鱼热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 忆及过往的创业历程,吴荣峰甜蜜也心酸,“之前养鱼全凭经验,养出的鱼口感一般,晚上每隔两个小时还得查看一次,睡不上囫囵觉……”
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吴荣峰投资76万元建起高密度循环水鳜鱼养殖设施,得益于智能设备和技术手段,从鱼苗到成品鱼的养殖就像工业生产线一样,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鱼产品质量,也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养殖用水净化处理后还不影响环境。数字化养鱼的转型升级之路,让他从“卖鱼郎”变身成了真正的“渔大哥”,去年总产值已近2000万元。
今年,吴荣峰开启了新一轮“掌上养鱼”计划,他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在苗种车间增设一批自动化设施,定制了鱼苗计数器、智能鱼类疫苗自动注射机等。“今年以来,基地已接到10余亿尾种苗的订单。” 吴荣峰预计,今年仅种苗产值就有望突破1000万元。
“我们村不仅有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渔大哥’,还有很多‘粮大哥’。” 沈如方2017年当选为上林村党总支书记时,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村子是出了名的穷。“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大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推广运用,助推乡村振兴,去年上林村入选了首批《长三角美丽宜居乡村样本》,系全市唯一。”